1、原方选录
《世医得效方》:“麻药草乌散治损伤骨节不归窠者,用此麻之。然后用手整顿。猪牙皂角、木鳖子、紫金皮、白芷、半夏、乌药、川芎、杜当归、川乌各五两,舶上茴香、坐拿酒煎熟、草乌各一两,木香三钱,伤重刺痛,手近不得者,更加坐拿、草乌各五钱,及曼陀罗花五钱入药上并无煅制,为末。诸骨碎、骨折、出臼者,每服二钱,好红酒调下,麻倒不识痛处。或用刀割开,或用剪去骨锋者,以手整顿骨节归元,端正,用夹夹定,然后医治。或箭镞入骨不出,亦可用此麻之。或用铁钳拽出,或用凿凿开取出。后用盐汤或盐水与服,立醒。”
2、《全身骨图考正》:“凡骨碎者,须用麻药即草乌散与服,或用刀割开,甚者用剪剪去骨锋,使不冲破肉;或有粉碎者,与去细骨,免脓血之祸,且以药水一日一洗,莫令臭秽《得效》。”
3、《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本全》:“中国古代的麻醉术……至今,麻沸散的药物组成早已失传。据现代人研究,它可能和宋代窦材、元代危亦林(1277~1347年)、明代李时珍所记载的睡圣散、草乌散、蒙汗药相类似。窦材的《扁鹊心书》(1146年)记有用睡圣散作为灸治前的麻醉剂,它的主要药物是山茄花(曼陀罗花)。危亦林的正骨手术麻药草乌散,是以洋金花(也是曼陀罗花)为主配成的。”
4、《中医骨伤科学》:“危氏对开放性骨折,主张扩创复位加外固定治疗。危氏还创制了内服麻药‘草乌散’(又称麻药方),对其组成、功用、剂量及注意事项都有详细记载。”
5、《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感悟科学 (下册)》:“曼陀罗花可能是麻沸散的主药。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中载有麻醉剂‘睡圣散’,其主药为山茄花,即曼陀罗花。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有‘草乌散’,用曼陀罗花和乌头作为正骨手术用的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