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内托散《外科正宗》

黄芪内托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具有宣壅解毒,清热,托毒之功效。主治便毒肿甚。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明显外突,耳疖脓成未溃者。
出处 《外科正宗》
功能 宣壅解毒,清热,托毒
主治 便毒肿甚

组成

黄芪当归川芎各二钱(6g),白术(土炒)、金银花皂角刺、天花粉各一钱(3g),泽泻甘草(炙)各五分(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清水二肿,煎至八分,食前服。

2.现代用法:加水200ml,煎取160ml,饭前服。重者1日2剂。

功用

宣壅解毒,清热,托毒。

主治

便毒肿甚。

运用

临床上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明显外突,耳疖脓成未溃。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简明方剂辞典》:“黄芪内托散《外科正宗》治鱼口、便毒、横痃等证已成,不得内消方。川芎当归黄芪各二钱,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刺各一钱,甘草泽泻各五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