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抽刀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夺命抽刀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具有醒脾胃,进饮食,解酒毒之功效。主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功能 醒脾胃,进饮食,解酒毒
主治 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

组成

干姜(锉,入巴豆半两(15g),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入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600g),糯米(炒)二十五两(750g),石菖蒲(不见火)二十二两(66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g,用盐少许,空心,食前沸汤点下,或温酒调尤佳,不拘时候。

2、古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盐少许,空心,食前沸汤点下,或温酒调尤佳,不拘时候。

功用

醒脾胃,进饮食,解酒毒。

主治

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

方义

脾胃积冷,中焦不和所致心下痞满等症,治宜温中散寒,燥湿消瘦。方用高良姜温胃散寒,治胃寒呕,干姜温中散寒,治脘腹冷痛,共为主药;两药用巴豆斑蝥炒有助峻下积滞、破血消瘾,有助攻积冷、消痞满,辅以糯米能解斑蝥之毒,又能行营卫中之血积,石菖蒲化温开胃,豁痰醒脾。诸药相合,共奏湿中散寒,燥湿消痰之功。此药临证适用于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以及妇女久患血气刺痈,不可忍着等症。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抽刀散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干姜㕮入巴豆半两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糯米炒二十五两,石菖蒲不见水二十二两。上,制净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盐少许,沸汤点,不拘时,常服醒脾胃,进饮食,此药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温酒调尤佳。”

方论选录

1、《医方类聚》:“夺命抽刀散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及妇人久患冷气刺痛,男子或当空露卧,感受风露之邪,得心痛积年,服之大效。干姜剉,入巴豆半饯,同炒至黑色,去巴豆不用,良姜斑蝥一百个,同炒,去斑蝥,各三两,石菖蒲二两二钱,不见火,糯米二两半,炒。上为末。每服二钱,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或温酒凋尤佳。一方,以去壳巴豆炒粉,去巴豆,加蚌粉入抽刀散内,煎服。若寻常气痛,不用巴豆,只加炒蚌粉亦得。或甚而心腹痛,大便秘者,巴豆同粉研烂,同抽刀散醋糊丸,服二三粒,大腑通为度。”

2、《中医历代良方全书》:“夺命抽刀散《局方》方,干姜(锉为末,入巴豆15g同炒,至色黑,去巴豆)600g,高良姜(锉为末,入斑蝥100只同炒,至褐黑色,去斑蝥)600g,炒糯米750g,石菖蒲660g。研细末。每服6g,沸汤加盐少许调下,或用温酒调服。功能温中祛寒,破结去滞。治脾胃积冷,中焦不和,腹中冷痛,胸胁逆满或噎膈不通,呕吐冷涎,饮食不下或宜七吞酸,胃中觉冷,以及妇女寒凝气滞,少腹疼痛等症。”

3、《世医得效方》:“夺命抽刀散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及妇人久患冷气刺痛,男子或当空露卧,感受风露之邪,得心痛积年,服之大效。干姜剉,入巴豆半钱,同炒至黑色,去巴豆不用,良姜斑蝥一百个,同炒,去斑蝥,各三两,石菖蒲二两二钱,不见火,糯米二两半,炒。上为末。每服二钱,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或温酒凋尤佳。一方,以去壳巴豆炒粉,去巴豆,加蚌粉入抽刀散内,煎服。若寻常气痛,不用巴豆,只加炒蚌粉亦得。或甚而心腹痛,大便秘者,巴豆同粉研烂,同抽刀散醋糊丸,服二三粒,大腑通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