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湿热汤《辨证录》

分解湿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七。主治夏秋之间,先泻后痢,腹中疼痛,后重之极,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饮水,小腹作胀。
出处 《辨证录》卷七
主治 夏秋之间,先泻后痢,腹中疼痛,后重之极,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饮水,小腹作胀

组成

车前子一两,厚朴三钱,黄连一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槟榔一钱,滑石末一钱。

用法用量

主水煎服。

主治

夏秋之间,先泻后痢,腹中疼痛,后重之极,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饮水,小腹作胀。

配伍特点

此方用车前以利水,用黄连以清热,用厚朴以分清浊,余则止秽去滞,调和于邪正之间,以解分争也。君臣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重要文献摘要

《陈士铎医学全书》:“一夏秋先泄后痢,腹疼痛,后重极,急欲痢又不痢,口渴饮水,小便艰涩,少腹作胀,人谓火邪重,谁知湿热甚乎?盖夏伤于热,饮水必多,热虽解于一时,湿每留于脾胃,迨秋,风袭皮毛,热秘脏腑,于是热欲外泄而不能,势必与湿合。然湿热相合,必相争,疼痛生。相争必相背,相背必相离,热欲下出,湿欲相留,彼此牵掣于大肠,后重现。热欲出不得出,则热必上焚,必求水以解。上中二焦枯,然湿留下焦,水得水而快意,而火则忌水,乃盘踞邀截之路,使水不能传膀胱,水火战斗,仍从大肠而出,此少腹所以胀也。宜分解湿热,俾浊者趋大肠,清者人小肠,不必用涩药止痢。用分解湿热汤:车前子一两,厚朴滑石末三钱,黄连甘草枳壳槟榔一钱。三剂全愈。用车前子利水,黄连清热,厚朴分清浊,余皆止秽去滞,调和于邪正以解纷。配合攸宜,安有不效。”

《宝鸡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分利湿热法:暑湿内伏,三焦之气机不宣,不饥恶心,利下红白积滞,小便不利,舌苔白中心黄腻,宜分利之。藿香梗、川朴、黄苓、黄连木香陈皮滑石。分解湿热汤主之。”

《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对阳明里热证兼微恶风寒者,常仿仲景清气退热、兼益气津法,用白虎加人参汤;“湿痰积中",发热之时,时感恶寒,或用吐法使痰热从上而去,或用分解湿热汤(车前厚朴滑石黄芩甘草枳壳槟榔)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