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蔻柴红夏,老姜升芪归。
白芍药一钱五分,升麻、羌活、黄芪各一钱,生地黄、熟地黄、独活、牡丹皮、炙甘草、柴胡、防风各五分,当归身、葛根各三分,肉桂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益气缓急,升阳除湿,养血活血。
湿毒肠擗。宿有阳明血证,因五月间大热吃杏,肠游下血,即远散漫如筛,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者。
本证因气虚湿郁,血脉不和所致,李东垣云:“属阳明少阳经血证也”,故用白芍药缓急敛阴,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升阳除湿,当归身、熟地黄养血活血,生地黄、牡丹皮滋阴凉血,肉桂散寒。
方论选录
《普济方·卷三十八·大肠腑门》:“治宿有阳明血证,五月问大热,因吃杏肠澼下血,即远去四下散漫如筛,然腹中微觉疼痛,血色紫黑,病名曰湿毒肠澼,是阳明少阳经血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