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丸《中医外伤科学》

扫风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外伤科学》。具有祛风,利湿,杀虫的功效。主治初期轻型麻风。
出处 《中医外伤科学》
功能 祛风,利湿,杀虫
主治 初期轻型麻风

组成

大风子1.75千克,苡仁240克,荆芥240克,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各120克,白花蛇30克,苍术白附子桂枝当归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木瓜菟丝子肉桂天麻、川牛膝、何首乌、千年健、青磺石(制)、川乌知母栀子各60克。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水为小丸,干燥后待用。成人初用6克,一日二次。三天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反应,可每次加1.5克,至第八天后,一日服三次。

功用

祛风,利湿,杀虫。

主治

初期轻型麻风。

方义

本方重用大风子为君药,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大风子辛热有毒,入肝睥肾经,其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为治麻风之要药;白花蛇追风解毒,荆芥防风苦参、白蒺藜、苍耳子白芷祛风,以助大风子祛风主力,以秦艽、千年鲢、川牛晾、草乌头、木瓜川乌头、威灵仙祛寒湿,散风邪,温经通脉,活血止痛,以肉桂附子回阳补元,除积冷,通血脉,以桂枝发汗解肌,兼温经通咏,以小胡麻、当归、何首乌补养阴血,以钩藤、礞石下气干肝,以知母栀子清热,共为辅佐药,使本病复杂之症状得防得除,共奏祛风利湿杀虫之功。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发物。

重要文献摘要

《麻风病验方集锦》:“扫风丸,主治:结核样型及瘤型麻风病。”

《丁甘仁经典医案赏析》:“本例由风湿热邪蕴结肌肤,凝滞血脉而成,属于实证,故以祛邪活血为法。……其他如扫风丸、麻风丸、苦参丸、苍耳丸等,临床均有很好疗效,可随证选用。”

《中华医学望诊大全 3版》:“扶正解毒,活血通络。酌情选用苦参丸、扫风丸等方药。”

《临床皮肤病诊疗新进展》:“祛风杀虫法,本法选用祛风化湿,活血杀虫药物,适用于麻风,体虚者兼服补益之剂。方剂:扫风丸、蝮蛇酒。”

《临床医学问答(下册)》:“中医认为结合型麻风多属实证,因经络气滞血瘀,故宜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瘤型麻风属虚症,主要为肾虚,开始为阴虚内热,再发展为阴阳两虚,故宜补肾扶正,辅以攻毒,多用扫风丸、苦参散等成方。”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第三分册》:“中医治疗:治则为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如扫风丸等。”

《皮肤科学讲义》:“扫风丸。功能:泄风疏邪、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实用皮肤病性病手册》:“先服6930丸,每服5~10g,2次/日;继服扫风丸,热象明显者服苦参散。6930丸:当归36g,独活36g,水蛭30条,秦艽48g,雄黄48g,朱砂78g,麝香1g,斑蝥1g,王不留行33g,甘草30g,连翘60g,虻虫100只,丹参48g,白附子48g。共研细末,土茯苓750g,水煎浓缩成糊状,混合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2次/日。”

注意事项

因为病情有轻、重,病期有早、晚,身体有强、弱,各人的耐受量有高、低,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剂量,藉可减少或免去反应。开始应用此处方没有掌握这些原则,曾有二例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等现象。及时停药调整剂量,反应消退。初步的经验,成人开始量是6克一日二次。服二、三天后,如无反应,即可徐徐增加剂量,每次以2克为限,至第八天后可以改一日三次,最大剂量增加至每日60克。均饭前用陈茶叶泡开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