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宣阳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上。具有益气宣利之功效。主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症见气虚癃闭而设,以癃闭伴见气短形怯,小便短涩,舌质淡,脉细弱。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上
功能 益气宣利
主治 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

歌诀

宣阳参麦与灵仙,更合地肤四味全;气弱阳虚艰小便,通调水道启源泉。

组成

野台参四钱(12g),威灵仙一钱半(4.5g),寸麦冬(带心)六钱(18g),地肤子一钱(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益气宣利。

主治

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

方义

方中野党参补元气以复气化;麦门冬滋阴而制参之温性;威灵仙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脉;地肤子分利水湿。故适用于元气虚而小便不利者。

运用

本方是治疗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气虚癃闭而设,以癃闭伴见气短形怯,小便短涩,舌质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野台参市面少售,可用人参加倍用量来替代用,小便滴沥涩痛者,加大地肤子用量。

使用注意

无气虚而湿热重者不宜用,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中医方剂大辞典》:“水肿、癃闭,一媪,年六十余,得水肿证,延医治不效。时有专以治水肿名者,其方秘而不传,服其药自大便泻水数桶,一身水尽消,言忌咸百日,可保永愈。数日又见肿,旋复如故。服其药三次皆然,而病人益衰惫矣。盖未服其药时,即艰于小便,既服药后,小便滴沥全无,所以旋消而旋肿也。再延他医,皆言服此药愈后复发者,断乎不能调治。后愚诊视,其脉数而无力。愚曰:脉数者阴分虚也,无力者阳分虚也。膀胱之腑,有上口无下口,水饮必随气血流行,而后能达于膀胱,出为小便。此脉阴阳俱虚,致气化伤损,不能运化水饮以达膀胱,此小便所以滴沥全无也。爱立二方,曰宣阳汤、济阴汤,二方轮流服之,以象日月寒暑相推,往来屈伸相感之义。俾先服济阴汤,取其贞下起元也,服到三剂小便稍利,再服宣阳汤亦三剂,小便大利;又再服济阴汤,小便直如泉涌,肿遂尽消。”

《周易今读》:“一方,以人参为君,辅以麦冬以济参之热,灵仙以行参之滞,少加地肤子为向导药,名之曰宣阳汤。一方以熟地为君,辅以龟板以助熟地之润,芍药以行熟地之滞(芍药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泥),亦少加地肤子为向导药,名之曰济阴汤。二方轮流服之,先服济阴汤,取其贞下起元也。服至三剂,小便稍利。再服宣阳汤,亦三剂小便大利。又再服济阴汤,小便直如泉涌,肿遂尽消。”

《肾病名方》:“气主运化,能化气行水,气虚水不得化,无力宣通水道、运化水饮至膀胱,则小便不利,轻则癃,重则闭,尿不得及时排出,可蓄久化热,故小便短涩,气短乏力、形怯面白、舌质淡、苔薄白为气虚形神失养之症,气虚鼓动乏力故脉搏细弱。方用野台参大补元气,益气生津,为方中主药,辅以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行人参之滞补,《本草纲目》谓其“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本草经疏》谓其“辛温宣通,而达于上焦。咸温疏利,达于下焦,引而竭之以泄水,走窜消克,彻上引下,故心膈痰水,膀胱宿脓恶水亦随之而去”,佐以麦冬人肺胃,甘寒人胃以助脾散精于肺,养阴润肺,使肺气清肃下行以归膀胱,以助通调水道,并济人参温热之性,重用人参、麦冬则益气补津,宣肺启癃,治上调下,治肺使水达膀胱,使以地肤子人膀胱,利水湿、行下窍,全方用药主次分明,用量轻重得当,共成益气宣阳通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