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湿通腑。主治肝性血卟啉病急性间歇型。 |
【处方组成】 大黄(后下)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厚朴10克、竹茹12克、泽泻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湿重呕恶者加佩兰10克;腹痛甚者加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腹胀者加枳实10克;腑实者加玄明粉(冲)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例,经3~7天(平均5.4天)治疗,临床 症状消失,尿叶胆原试验明性。经3个月至4年随访,未见面发。 |
【处方来源】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张红兵 |
【按 语】 从本方朝组成分析,可治疗气滞热结的腹痛,方中木香.陈皮、厚朴、半夏理气化湿阻病,大黄、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荡滞。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治肝性血卟啉病急性间歇型。 |
【处方组成】 樗白皮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姜3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甘草5克、青龙齿15克、徐长卿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女性患者,平素忧郁,皆于月经来潮前后发病,并见心烦、口渴、苔黄、脉急弦细,属于肝郁血虚挟热之象,服药后冲气停止上逆,腹痛缓解,连服3剂,腹痛痊愈,续服原方调理,共服8剂,未再发作。 |
【处方来源】 徐沛光 |
【按 语】 肝性血叶琳病急性间歇型,神经精神症状一般在腹痛后出现,亦可同时出现,且从下肢向上发展,故中医称为奔豚气,常是弛缓性瘫痪,类似神经衰弱和癔病的症状,严重者常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诱发因素可与月经周期有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
【功能主治】 功能养血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肝性血卟琳病急性间歇型(瘀血气滞型)。 |
【处方组成】 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芍15克、元胡30克、干姜 7.5克、甘草10克,水前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服药1周后,腹痛次数减少,继服本方2周后,诸症尽除,尿卟胆原复查4次均为阴性。经随访亦无复发。 |
【处方来源】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树元 |
【按 语】 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寒凝亦可导致血瘀,故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剂。用药合理,疗效显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主治肝性卟啉病。 |
【处方组成】 浮小麦45克、大枣5枚、生甘草15克、制香附20克、瓜萎9克、党参30克、杭芍30克、当归15克、地龙12克、生蒲黄9克、炒五灵脂12克、元胡1.8克(冲),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女性患者,发病2年余,常于情志不畅、月经前后发病,经西药治疗效率不显,改用中药治疗,服上方10剂后,症状改善,尿卟原阴性,继服原方33剂,多次复查尿外原阴性,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临床近期治愈。 |
【处方来源】 北京部队总医院张东瀛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疏肝理气,清热化湿通利;主治湿热内滞,脾胃失调之血卟啉病。(2)方功能疏肝理气,止痛通络;主绐湿热郁阻、肝气失调之血卟啉病。 |
【处方组成】 柴胡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木香9克、郁金9克、枳壳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2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9克(后下)水煎服。(2)柴胡9克、黄芍60克、生甘草12克、威灵仙20克、蜈蚣3条、茯苓30克、木香15克、台乌药12克、桂枝9充、蒲公英30克、生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例,l例发病4年,经辩证服用(l)方12剂后,请证均有好转,再服大补元气、和中柔肝药半年后,小便检查尿叶原阴性。另1例有家属性血卟啉病史,发病近20年,间断服用(2)方加减2年,症状逐渐减轻,尿外原检查阴性。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张志称 |
【按 语】 本方由曹强整理。(l)方重在于“通”,疏肝理气,通腑泄毒;(2)方重在理气,故在疏肝理气法中加强调畅气机。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通腑,活血化瘀,主治肝性血卟啉病急性间歇型。 |
【处方组成】 桃仁10克、桂枝7克、大黄9克、芒硝1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腹痛甚者加元胡、失笑散;瘀血重者加土鳖、丹参;呕吐者加半夏、藿香;腹胀者加枳实、厚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烦躁者加天麻、钩藤;谵妄者加珍珠母、琥珀;肢麻者加牛激、地龙。 |
【临床疗效】 治疗35例,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腹痛解除,黄疸消退,血压复常,复查肝功能和尿卟胆原阳性,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31例,占88.6%;好转(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但有周围神经症状,复查肝功能指标转阴,尿卟胆原弱阳性,随访3- 6个月内复发)3例,占8.6% ;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2%。 |
【处方来源】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游开涨 |
【按 语】 方用大黄之苦寒,芒硝之减寒,软坚润下,清热药涤;佐甘草之缓,使攻而不伤正;桃仁、桂枝,活血化瘀;佐以白芍敛阴止痛,减桂枝之辛热。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孙珏)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 |
【处方组成】 桃仁5克、红花3克、当归5克、赤芍5克、川芎3克、丹皮3克、延胡5克、灵脂5克、乌药5克、山楂5克、枳壳5克、甘草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儿童患者,服本方1剂后腹痛消失,食欲、大便均正常,服药第1周后,查两次尿卟胆原试验呈弱阳性,第2周后尿卟胆原试验阴性,连服14剂而愈。随访3年余,未见复发。 |
【处方来源】 周振群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