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缓泄。主治小儿热性便秘。 |
【处方组成】 鲜蒲公英全草或干品全草,用量60~90克,水煎至50~100毫升,每日1剂顿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药煎好后,可加适量白糖或蜂蜜以调味。疗程视病情而定。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其中热病后使秘为20例),病程为3个月~3年。服药3剂治愈者4例,5剂治愈者18例,9剂治愈者8例。 |
【处方来源】 解放军第155医院谭衡均。 |
【按 语】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根本植物,处方用名有蒲公英、公英、黄花地丁、黄花苗等,味苦、甘,性寒,入肝、肾经,具有消热解热及级泄、消肿散结之功效。今取其清热解毒及缓泄之功能,用全草治疗小儿热性便秘,临床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但对非热性便秘不宜应用。在服药治疗同时,须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多饮水和多吃青莱,注意运动以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宽中,导滞通便。主治新生儿便秘。 |
【处方组成】 槟榔4克、沉香4克、炒乌药4克、陈皮4克、厚朴花4克、枳壳4克、木香4克、生大黄3克(另包泡服),上药每日1剂,水浓煎,多次喂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新生儿便秘8例,年龄最小的2天,最大的29天;病程最短的2天,最长的7天,一般服药2-3剂即愈。 |
【处方来源】 于建华。 |
【按 语】 新生儿便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多因胎禀母热,胃肠积热,胃失和降,肠道气机不畅所致。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为肠蠕动功能障碍而致肠梗阻,胃肠积热和肠道气滞为本病之关键。本方中以槟榔、沉香、乌药、木香、陈皮理气宽中,攻积导滞而增强胃肠道蠕动,使大便能够顺利排出,以主大黄、枳壳、厚朴花泻热通便,理气导滞。诸药配伍有理气宽中,导滞通便之功效,适宜于治疗新生儿便秘,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增液,润肠通便。主治小儿虚证(阴津不足)之便秘。 |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女贞子12克、玄参9克、麦冬9克、石斛9克、生白术12克,每剂2煎,煎液为20毫升。每次10毫升,1日2次。 |
【辨证加减】 阴虚明显者加当归9克、生白芍12克;腹胀、便坚,4~5天解便1次者加枳实9克,以上各单味药制成浓煎剂,每毫升含2克生药,可随症加减。 |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显效43例,有效8例,无效9例。一般服药2~5剂有效,总有效率为85%。 |
【处方来源】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时毓民等。 |
【按 语】 小儿虚症便秘以肠燥伤津多见,常见于热病之后。本方用玄参、麦冬、生地增液润燥;石斛、当归、生白芍、女贞子养阴润肠,枳实行气除痞。实验证明枳实、石斛均有增强胃肠蠕动之功。随着大便通畅,食欲增加,内热症象也减轻或消除。本方实有增液行舟之功。本方副作用虽小,但对年幼小儿应先试用半剂,以免产生腹泻。(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通泻腑实。主治实热内壅,胃失和降之小儿便秘。 |
【处方组成】 大黄9克、甘草6克、金银花9克,上药加冷水适量,煎至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频频喂服。头汁服尽仍不排便者,则用原药渣加冷水重煎,服法如前,直至通便为止。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例,均获痊愈,服头汁痊愈者6例,服二汁痊愈者4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新州县辛冲卫生院吴自生。 |
【按 语】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攻伐,故不可峻下,本力大黄清热毒,泻腑实,以荡涤肠胃实热;甘草味甘,以缓大黄之性,兼能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以助大黄之力。三药组合,既能快速逐邪外出,又不伤具生发之气,中病即止,邪去正安。(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通腑。主治饮食不当、胃肠积热的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
【处方组成】 银花18克、菊花18克、甘草8克,每日1剂,轻煎2次,取汁为茶频饮。2岁以下饮100~200毫升,2岁以上服300毫升。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80例,均在服药后24小时内,顺利排出软便。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沙市中医医院李江。 |
【按 语】 小儿便秘多为饮食不当,过食肥甘而少食蔬菜,以及生活起居不规律而无按时大便习惯等因素,从而导致胃肠积热,津液失布,蠕动不足,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虽为小症,然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小儿消化功能。本方原为治疗疔疮痈疖之方,但取其有清热通腑之功,用以治疗小儿便秘。方中银花、菊花、甘草均有清热之功,既可清上焦之热,亦能解下焦之热,通利腑气。全方作用平稳,味甘易服,本方较性猛峻下之品,无伤正耗气之弊,且用药简单。(叶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