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燥湿,摄涎止唾。主治小儿脾虚之口角流涎,涎液清稀,不能自制,纳呆,神疲等症。 |
【处方组成】 自术6克、益智仁10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4例患儿,均获痊愈。 |
【处方来源】 山东省东平县铜山医院肖允明。 |
【按 语】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脾虚胃寒,不能收摄其津液,以致唾涎从口中流出,不能自制。本方以益智仁为主药,暖脾温胃,摄涎止唾;白术补气健脾,温中燥湿为辅;更有鸡内金既健脾胃又消食积。三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摄涎消食之功。本方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流涎之证,实乃正中病机,故药到病除。(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温肾补脾,敛涎止唾。主治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等症。 |
【处方组成】 功能温肾补脾,敛涎止唾。主治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等症。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32例,痊愈11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
【处方来源】 四川省南部县石泉医院褚成炎。 |
【按 语】 大凡小儿流涎,多因脾胃湿热,使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致唾液自流。唾为肾之液,且肾为水火之宅,本病当责之于肾。寒者肾阳可温,热者肾阴清调;涌泉乃肾经“井”穴,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源头受控,远端得治,包涌泉穴,可平调脾胃寒热,此乃上病下取双向调节。所以不论脾胃湿热虚寒,或见于肾家之唾为病,皆收良效。饼中除府醋味酸性收敛外,南星、蒲黄二味均有温肾补脾,敛涎止唾之功。(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虚清热,摄涎利水。主治小儿口角流涎,涎液稠粘,小便短赤等症。 |
【处方组成】 桑根白皮20克,不足1岁用10克,加水适量,中火煎。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7日。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为5个月-10岁,全部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
【处方来源】 湖南省衡阳县中医医院蒋治平。 |
【按 语】 小儿流涎症临床上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或是脾胃湿热,或是脾虚不约,究其根本是水道不利,水湿上溢于口而致,对本症的治疗多是清热泻脾或温中健脾。而本方从肺论治,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而通调水道,使水湿从下而除。本方单用桑根白皮一药,味甘寒,入肺经,有清热泻肺利水之功,《本经》言其:“主伤中五劳六极,赢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本方通过补虚下气,清热利水,使水湿从水道下行而除,则流涎自除。(叶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