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解心脾积热。主治心脾积热型的小儿鹅口疮。 |
【处方组成】 黄连1.5克、黄芩3克、山栀5克、生石膏5克、生地5克、茯苓5克、银花5克、生军3克、灯芯5克,水煎2次,少量多次内服。另每日用银花3-5克、川连3-5克、生甘草3-5克煎汤拭口,或外吹冰硼散,每日2次。 |
【辨证加减】 伴有心烦、夜寐不安者加蝉蜕3克、钩藤5克: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者去大黄,加炒麦芽。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口腔白屑均在1周内去尽,乳食增加,精神如常。 |
【处方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秀华。 |
【按 语】 鹅口疮病因多由先天胎热内留,或生后口腔不洁,临床可出现心脾积热和虚火上炎等候,其中以心脾积热为常见。本方为治疗心脾积热型鹅口疮之要方。方中黄连、黄芩、生石膏清热泻火;山栀清热解毒;生军泻火通便;银花散热解毒;生地、茯苓养阴凉血,健脾和胃,灯芯清心利尿。全方有清解心脾积热之功,使是炎之火从二便而走,心脾积热得清,火不上炎,则收效甚捷。21例病儿中,有18例其乳母孕期嗜食姜椒辛辣之品,可见胎热内蕴、遗患胎儿是其主要原因,故乳母哺乳期须忌食辛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降火解毒。主治热毒熏蒸而致的鹅口疮。 |
【处方组成】 五倍子、明矾(又名白矾)各等分,冰片少许。将五倍子、明矾分别捣碎如米粒,和匀放于砂锅内用文火炙炒,待其熔解释放出水分如枯矾状,离火冷固取出,研极细粉未,另研冰片少许加入拌匀,贮瓶备用。用时以净指蘸水粘药粉少许涂患处,每日1至3次,1-3口斑膜退落而愈。 |
【辨证加减】 若用1天无显效者,可加用细辛散醋调外敷脐周治疗。 |
【临床疗效】 治疗200例,均痊愈。 |
【处方来源】 山西省绎县公里卫生院张道廉。 |
【按 语】 本方以五借子降火解毒;白矾燥湿解毒,冰片清心解毒。全方有清热降火,燥湿解毒之功,适合于心脾积热日久、热毒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致的鹅口疮治疗,其中尤以满口生疮溃烂者效佳。(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主治心脾积热而致鹅口疮。 |
【处方组成】 冰片1.8克、硼砂1.8克、朱砂1.5克、玄明粉1.5克,以上共为细未,徐徐兑入蜂蜜适量,随兑随搅,成糊状后,装瓶备用。用时应洗净口腔,然后以棉棒涂之。每日3~4次,甚则日搽5~6次有效。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鹅口疮患儿350例。其中2~6天内治愈者达237例,6~15天内治愈者为92例,15天以上治愈仅为21例,总有效卒100%。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儿童医院刘韵远 |
【按 语】 鹅口疮一症起病多与心脾有关,心脾热盛,循经上炎,熏蒸于口舌即为本病。本方具有清解心脾积热,消炎解毒之功,辅以蜂蜜防腐润肤之力,实为治疗小儿鹅口疮之要药。再则小儿恶食味苦之品,涂搽苦味药粉易致呕吐,而本方味清凉而甜,没有苦味,无刺激粘膜作用,并且婴幼儿用之不会吐出,咽下无妨,配制简单,疗效较好,是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心火上炎、热毒熏蒸之小儿鹅口疮。 |
【处方组成】 米棕箬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将米棕箬用早稻杆灰汤浸煮后烧成炭,和甘草、冰片共研细未,瓶贮备用。用时吹或涂于口腔内,每日5-6次。 |
【辨证加减】 伴口臭便秘者酌用凉膈散加减;伴消化不良者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新生儿和婴儿一般不用内服。 |
【临床疗效】 治疗78例,经治1~3天后鹅口疮全部消失,平均用药2.1天。12例隔数天复发,再次用药,又获痊愈。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东风医院夏岳云。 |
【按 语】 本方主治心火上炎、热毒熏蒸于口舌之小儿鹅口疮。方中用新鲜的米棕箬、早稻杆烧炭有清心泻热解毒之效;冰片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甘草清热解毒,又调和诸药,疗效满意。(叶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