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理气。本方对母儿血型不合史的孕妇有防治作用。 |
【处方组成】 益母草500克、当归250克、川芎250克、白芍240克、广木香12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孕17周开始服至分成。每日l-3次,每次1丸。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30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随访结果: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由76.9%降为26.3%,死亡率由55%降至0,存活率由45%上升为100%,无1例有后遗症。10例抗体测定随访,结果服药后抗体下降者6例,不变者2例,上升者2例。 |
【处方来源】 北京市首都医院妇产科姜梅。 |
【按 语】 由母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症,从中医观点认为,溶血现象乃属瘀血现象之一。故采用活血祛瘀,佐以理气之品。方中益母卓有祛瘀生新活血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其有明显的抗A、抗B、抗D抗体的作用,故为本方的主药。川芎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走窜力强,是血中气药;当归补血、活血,又可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木香芳香健脾,此五味药皆入肝经,而肝与胆相表里,配伍可以起到祛肝胆之结,化气血之瘀的功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归绥琪) |
【功能主治】 功能清湿热,消黄疸。主治母儿血型不合之孕妇用以防治新生儿溶血症。 |
【处方组成】 茵陈IS克、黄芩9克、制军3克、甘草1.5克,制成冲剂(以上为1袋量)。每日2-3次,每次1袋。自确诊后服至分娩。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16例患严重ABO血型不合之孕妇,新生儿全部存活,其中3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天发生高胆红血症,6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此9例均未经治疗,黄疸自行消退。应用10例严重Rh血型不合者,9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胎。本方对轻至中度新生儿溶血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如果在妊娠前对Rh系统抗体高的妇女给服本方,至抗体下降后才开始妊娠,之后续服本方,效果更显著。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陈惠美。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湿,利疸退黄。主治新生儿溶血症。 |
【处方组成】 将黄连、黄柏、大黄、茵陈、栀子适量,制成注射液。用法:本方注射液40ml加1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严重者可加量至每日40~80毫升,直至黄疸消退。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ABO溶血症31例,全部病例有效,4天开始退黄,11-14天完全消退。单用本方与血浆加激素疗效近似。本方无副作用。 |
【处方来源】 解放军301医院儿科。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对有新生儿溶血症史孕妇有防治作用。 |
【处方组成】 当归1O克、丹皮10克、茜草10克、丹参12克、益母草15克、赤芍6克、红花3克、生地12克、青皮10克、茵陈12克、栀子1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孕28周开始隔日1剂,至34周改每日1剂直至分娩。 |
【辨证加减】 气虚加党参、黄芪;浮肿加赤小豆、猪苓、茯苓;阴虚者加北沙参、石斛、茯苓;血压偏高者加草决明、夏枯草。 |
【临床疗效】 应用5例,获6个活婴(l例双胎),均无新生儿溶血症。 |
【处方来源】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医院井永强 |
【按 语】 新生儿溶血症致死胎,类似祖国医学之“子死腹中”,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平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孕晚期增大之胎体障碍气机升降,使血液运行受阻发生气滞血瘀或因素体肝肾阴虚,孕后阴血更虚,阴虚内热,煎灼血液,热郁血瘀,均使胎元失养而致胎儿死亡。本方中的丹皮、丹参、赤芍、茜草、益母草、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生地养阴;茵陈、栀子、蒲公英清热;青皮理气。诸药为伍能使机体气血小调,从而改善了胎宫内的气血运行,使胎元得以充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归绥琪) 备注:以上四方有以下共同特点: (l)有清热化湿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能。如茵陈有清热化湿、利疸退黄之作用;山栀清三焦湿热;大黄涤下焦积热,行瘀活血;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现代药理试验均证实上述中药有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作用,能降低血中胆红素,且有广谱抗或抑菌作用及较强清热解毒作用。 (2)对血型坑A、抗B或抗D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下述诸味中药血凝抑制试验及凝集素吸收抑制试验中,A、B效价在1:16以上有益母草、白芍、木香、茵陈,凝集素吸收抑制试验中凝集相差倍数>2;黄芩、大黄A、B效价>1:64,凝集素吸收抑制试验为4一8。抗D血清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益母草、当归、川芎均阴性;白芍、黄连1:8;茵陈、木香、甘草1:32;黄芩、山栀1:64;大黄1:256。从上可看出,大黄、黄芩对血型抗A、抗B及抗D抗体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次是木香、茵陈、甘草。故而证实对母儿血型不合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归绥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