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扶正固本,镇咳化痰。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
【处方组成】 新鲜猕猴桃全果,水煎制成浸膏片。每片0.3克,相当于生药2.2克,每日2-3次,每次4片。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6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经60-80天治疗后显效者30.3%,有效者43.94%。总有效率74.24%,治疗后冬季急性发作者较治疗前急性发作者明显减少,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感冒的发病率也明显减少。 |
【处方来源】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赵宪法。 |
【按 语】 从本方治疗前后唾液中的抗体测量分析看,治疗前均值为3.176,治疗后提高到7.940,说明猕猴桃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温肺化饮,除痰祛湿。主治阳虚型阻塞性肺气肿。 |
【处方组成】 附子9克、姜竹茹9克、葶苈子9克、细辛3克、五加皮9克、茯苓9克、陈葫芦18克、白术9克、米仁根18克、蔓荆子12克,水煎,浓缩后加糖成60毫升,分3次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22例,经1个月治疗后,显效3例,好转10例,无明显好转9例。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邵长荣等。 |
【按 语】 本方不仅能治疗阻塞性肺气肿,而且对慢性支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阻塞性肺气肿常由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成,所以久病必虚,又以阳虚为主。中医学认为,肺、脾、肾三脏与人体内部水液调节有关,当人体久病,阳气虚弱时,水液就会停留在某一部位,称为“阳虚停饮”。方中附子、细辛、五加皮配合以扶阳温肾;白术、茯苓相合以健脾;姜竹茹、葶苈子祛痰止咳;米仁根、陈葫芦利水消肿;蔓荆子体轻而浮,性上升而宣发,有利于肺气的通降,诸药合用,共奏其功。(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肺气肿。 |
【处方组成】 用秋后不再结茄子的茄棵,晒干打碎。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花生秧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两药按1:1混和,加淀粉压片。每片含生药3.3克。每日3次。每次10片。1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10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有8例明显好转。 |
【处方来源】 河南省淇县卫生局。 |
【按 语】 在民间茄棵常用以治疗冻疮,花生秧则常用于抬疗高血压和失眠症等。本方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镇静和松弛平滑肌,治疗肺气肿有效。(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温肾纳气,补脾助运,化痰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
【处方组成】 紫河车9克、仙灵牌15克、紫白英15克、沉香4克、党参10克、生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陈皮6克、炒白芥子9克、炒莱菔子9克、炒苏子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平均服药30剂,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季汉源。 |
【按 语】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虚喘症,前人认为“实喘易治,虚喘难疗”,大多主张以温肾纳气为主,然临床上单纯肾不纳气者并不多见,常并见痰阻气道之症,即为上实下虚的病变。本方在温肾补气的基础上配合健脾化痰理气,以达上下虚实同治的目的。如有外感时邪、明显感染者,先要解除外感,控制感染,再用本方治疗较宜。(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肺,养阴止咳。主治肺脾虚胸胁胀满型限塞性肺气肿。 |
【处方组成】 黄精12克、沙参9克、丹参9克、茯苓9克、砂仁3克,贝母9克、郁金9克、光条9克、百合9克,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阳虚加附子、肉桂;阴虚加玉竹、麦冬。 |
【临床疗效】 应用24例,显著进步(肺最大通气量上升10-20%以上,闭气试验时间提高1/2以上,呼吸频率下降到18次/每分钟以下,膈肌活动度上升l-2厘米以上)14例;有进步(上述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末达到上述指标者)8例;无进步2例. |
【处方来源】 四州省自贡市工人疗养院陈敬康等。 |
【按 语】 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姜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