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炎(方数:1)

膜性肾炎特点为肾小球基膜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基膜增厚,通透性改变,蛋白尿漏出。本病病程呈隐袭而缓慢进行。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者。    本病起病的隐袭,无上呼吸道感染症,但在激素应用后,可有咽部病变或其它感染现象。25%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蛋白尿,以后逐渐出现肾病综合征,75% 则初起就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变严重者经历10数病程,肾脏出现晚期病理改变,可改慢性肾功能衰竭。    膜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尚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膜性肾炎 
(方数:1)

膜性肾炎特点为肾小球基膜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基膜增厚,通透性改变,蛋白尿漏出。本病病程呈隐袭而缓慢进行。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者。
本病起病的隐袭,无上呼吸道感染症,但在激素应用后,可有咽部病变或其它感染现象。25%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蛋白尿,以后逐渐出现肾病综合征,75%则初起就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变严重者经历10数病程,肾脏出现晚期病理改变,可改慢性肾功能衰竭。
膜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虽然通过免疫荧光检查证实有免疫复合物,但抗原的性质和来源仍然不明。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肾活组织检查,发病年龄及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参考。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效来并不理想。
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肾病综合征之水肿为其主要症状,因多数患者肿势缓慢,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血浆蛋白偏低,常伴疲乏、纳呆、腹胀等症,故辩证属虚湿困,水湿逗留。若水肿迁延日久,脏腑功能失常,气机失于流畅,血行迟缓则形成瘀滞之证,若湿热久羁,耗损阴津,则临床上又每可见阴应湿热并重之复杂征候。(陈以平)

膜肾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化湿。主治膜性肾炎。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益母草12克、苡仁15克、黄芪l克、当归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狼疮性肾炎见有阴虚内热症,去黄芪,加生地、女贞子、首乌、黄精龟版、白花蛇舌草;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酌加连翘、田基黄板蓝根鸡骨草等;初期暂去党参黄芪;遇外感当先疏风解表。
【临床疗效】
治疗15例, 24小时后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6例狼疮性肾炎,治疗后C3明显提高,也显示了显著差异(P<0.01)。14例膜性肾炎水肿,治疗后水肿大多消退,其中9例就诊时已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激素量由平均30毫克/日减少到10.66毫克/日。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陈以平等
【按 语】
肾炎的发展与免疫平衡失调有关,而健脾益气的药物大多有免疫促进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且可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蛋白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减轻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及病变组织的修复。动物实验证实,益气活血,化瘀化湿中药对养性肾炎模型具有肯定疗效。(陈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