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方数:5)

本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反复耳漏伴听力减退。按病理及临床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三型。后二型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单纯型为宜。临床上最常见亦为单纯型,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流无臭味的粘脓,脓量多寡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游泳、洗头污水进入耳内有关。耳聋程度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有关,一般呈轻度的传导性耳聋。<br>最多见的病因为急性化脓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数:5)

本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反复耳漏伴听力减退。按病理及临床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三型。后二型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单纯型为宜。临床上最常见亦为单纯型,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流无臭味的粘脓,脓量多寡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游泳、洗头污水进入耳内有关。耳聋程度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有关,一般呈轻度的传导性耳聋。
最多见的病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变而成,或弃咽部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反复发作所致。致病菌以变形杆茵、绿脓杆菌为常见,次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多见,穿孔大小不定。以圆型或肾形多见。鼓室粘膜苍白或充血,或轻度增厚。X线片气房密度增加,无骨破坏。根据病史、症状、检查及乳突X线片,诊断常无困难。
治疗原则是首先要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清除有关病灶,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和中耳腔潴留的脓液,或用吸引器吸净。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配制成滴耳剂,控制中耳感染。
本病属于中医“脓耳”范畴,为慢性虚证,多由急性脓耳演变而来。正气虚弱或久病体虚,正气不胜邪毒,邪毒留恋,兼以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停聚,泛溢耳窍,清阳难升,浊阴不降,耳脓多而稀薄。若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而致肾元亏损,骨质松脆,不堪脓耳湿热邪毒之腐蚀,骨腐成脓恶臭,甚则引致邪毒内陷,形成脓耳变证,均为危证。脓耳治疗有内治外治之分,内治重在健脾渗湿,托毒排脓,若邪毒内陷或引动肝风,须清营凉血,解毒开窍,平肝熄风;若为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应培补肾元,去湿化浊,配以活血祛腐之法。外治法多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祛腐生肌作用的药液滴耳。(张青)

方 名

胆矾散

连硼方

耳炎灵方

胡桃油

双粉散

双粉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主治慢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
    轻粉0.5克、红粉0.1克、冰片0.2克、滑石0.2克、人工合成麝香0.1克。上药共碾为细末备用。用法:先将外耳道用淡盐水洗净,取药粉少许,以纸卷轻轻吹或顿入即可。1日2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81例,除3例干性中耳炎和2例病程10年以上者无效,其余76例均获治愈,有效率为93.8%。
【处方来源】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王宏琳。
【按 语】
    方中轻粉红粉托毒排脓;麝香冰片清热消肿止痛;滑石粉清湿热。五药相配,使脓清肿消,脓耳渐愈。(张 青)

连硼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主治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
    黄连100克、硼砂6克、梅片2克。将黄连硼砂捣碎研成粉末,放入500毫升稍温的蒸馏水内,加梅片后浸泡3天,过滤即成,备用(夏天应放置阴凉处)。点耳前先清洗耳内脓性分泌物,患耳向上点药3-4滴,然后用食指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易进入中耳,静卧5分钟左右。每日滴药3-4次,治疗3-4周即可。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87例,143例流脓停止,39例分泌物明显减少,近期有效率为97%。
【处方来源】
    解放军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常鸿喜
【按 语】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硼砂清热解毒,消肿防腐;梅片清热止痛,祛腐生肌。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应用于脓耳疗效较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青 周慈发)

胆矾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祛腐。主治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
    猪苦胆数个、等量或两倍量的明矾。取猪苦胆数个,将胆汁倒入消毒杯,用文火焙干,压成粉,过100-120目筛,加等量成两倍明矾粉拌匀,装入瓶内备用。洗净外耳道分泌物,将胆矾散均匀喷入鼓膜穿孔处,每日1次,量勿过多,以免妨碍中耳引流。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49例,经3次喷药干耳者,达75.2%,全部病例干耳率达96%。治疗次数少者1次,多者15次,平均3.21次。
【处方来源】
    张振英等。
【按 语】
    方中猪苦胆清热解毒;明矾清热解毒,燥湿去腐。两药配伍使耳干燥,溢脓停。据药理配伍使耳干燥,溢脓停。据药理研究本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较敏感,有抑菌和杀菌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青)

胡桃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慢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
    胡桃油5毫升、冰片1.5克、黄连粉1克。先将胡桃仁晒干研末,蒸熟加压取油,再将冰片黄连粉研成细末,加入胡桃油内拌匀,装瓶备用。用法:先将耳内脓液用棉花签拭净,再用滴管将药油滴入耳内。每次滴入约2-3滴,每日1-2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全部治愈,先后追访1年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
    湖南省慈利县苗市镇卫生院陈变前。
【按 语】
    方内胡桃油消肿解毒;冰片防腐止痒,消肿止痛,二药配合可收敛脓液;黄连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效,湿热去而脓自尽。(张 青)

耳炎灵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燥湿排脓。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
    大黄20克、黄芩2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苦参20克、冰片面6克、香油500毫升、液体石蜡1000毫升。先将前5味药放入香油锅内浸泡24小时,然后加热,炸至药枯成黑黄色时,滤药渣,再加石蜡、冰片面拌匀、过滤,分装于空眼药水瓶内备用。用法:用棉签拭净耳内脓液,然后滴入1-2滴药,每日1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379例,治愈(鼓膜穿孔愈合)246例,好转(鼓膜穿孔未愈,溢脓停止)112例,无效21例。
【处方来源】
    河南省中医学院蔡福养。
【按 语】
    脓耳由于风热兼湿毒上蒸耳窍,以致热郁耳络则现耳外肿痛,热灼鼓膜则穿孔,热腐肌膜则流脓。方中大黄黄芩清热消肿;配伍黄连黄柏苦参燥湿解毒排脓;佐冰片祛腐生肌;另加香油、液体石蜡清热滑润,调和诸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