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丘疹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一枝黄花6-15克、七叶一枝花3-12克、石蟾蜍4.5-10克、半边莲10-30克、并头草12-30克、红枣3-5个、生甘草6克,按年龄大小调整药量,水煎服。4天为l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53例,痊愈14例(26.4%),显效23例(43.4%),好转12例(22.7%),无效4例(7.5%)。 |
【处方来源】 浙江省衢州化工厂职工医院林远猷。 |
【按 语】 本方性寒,少数患者有肠胃反应,可在方中加入健脾药,如白术、陈皮等。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徐昌泰)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湿,疏风止痒。主治丘疹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炒白术6克、炒枳壳6克、蝉衣6克、赤芍6克、伤风6克、茯苓皮12克、赤小豆12克、冬瓜皮12克、荆芥3克,水煎服。 同时配合外用15%百部酊(百部15克、薄荷脑1克,用75%酒精加至100毫升,浸泡5-7天后滤液备用)。合并感染者外涂地虎散(炒地榆、虎杖各等分研细末,植物油按25%的浓度调成)。炒白术6克、炒枳壳6克、蝉衣6克、赤芍6克、伤风6克、茯苓皮12克、赤小豆12克、冬瓜皮12克、荆芥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剧痒者加地肤子3-6克、苍耳子1.5-3克;合并感染者加金银花9-12克、绿豆衣9-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6例,痊愈53例,有效3例,痊愈率94.6%。 |
【处方来源】 武汉市中医医院徐宜厚(徐昌泰)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驱虫辟秽。主治丘疹性荨麻疹,并具预防作用。 |
【处方组成】 沙姜片10克、香附10克、苍术lO克、山柰10克、白芷10克、雄黄10克、硫磺10克、艾叶10克、丁香19克,将上药研成细粉,过筛后,再加入冰片混匀即成香袋,密封备用。 用法:用时取20克为1袋,放入小布袋内,于每年4-6月,每人2袋,1袋挂在患儿颈项上或放在衣袋内,另一袋放在枕头下或床单下,9-10月再更换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212例,有效133例(62.7%),无效79例(37.3%)。对照组(内装滑石粉)观察61例,有效18例(29.5%),无效43例(70.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
【处方来源】 安徽省蚌埠市三院宋兆友。 |
【按 语】 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因此,应以预防为主,本方中的药物大都具驱虫辟秽之效,故有其独到之处。(徐昌泰) |
【功能主治】 功能驱虫辟秽。主治丘疹性荨麻疹,并具预防作用。 |
【处方组成】 蛇床子20克、丁香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苍术10克、艾叶10克、香附10克、雄黄10克、硫磺10克,共研细末,过80-120目筛,加入冰片5克混合。25克为1袋。 用法:每年4-6月给香袋2袋,1袋放于患者贴身衣袋内,另1袋放于患者床铺—侧床单下或枕下,每2月换香袋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126例,初发者2周内皮疹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以往复发患者本年度末再复发者共6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6%;初发者皮疹好转,或复发患者皮损较往年减少者42例,占33.3%;使用1月后无改变,仍有新发疹者15例,占12%,总有效率为88%。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武警总队医院王效平。 |
【按 语】 10岁以下患儿应用显效快,疗效好。香袋药味减弱后,疗效降低,故对反复发作且症状重者可适当缩短更换香袋时间。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徐昌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