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 方剂来源 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组成与用法
槟榔12克
橘皮9克
木瓜9克
吴茱萸3克
紫苏叶3克 桔梗5克
生姜(连皮)3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煎,两汁混和,凌晨空腹饮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散寒湿。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脚气病,丝虫病所致象皮肿,膝关节疼痛,流火,又用于治疗水肿,肾炎等病症。例如。、 (1)脚气病 治疗湿脚气12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剂而愈者4例,2剂而愈者5例,3剂而愈者3例(<中医杂志}1957年第4 期)。 (2)丝虫病所致象皮肿 本方加
茯苓、
羌活,配合电针,治疗52 例。服药后有嘈杂身痒,有时下肢形如风疹样等反应(约15—20分钟消失),此时小便清长,下肢肿胀渐渐消退。结果;脚肿全消者34例,半‘ 消者u例,好转者7例(<江西中医药}1960年第工0期)。本方加马鞭草、
威灵仙、白蔹、
徐长卿、炮山甲内服,并将药渣加
桑枝、
槐枝装入布袋,用沸水冲.泡,先熏后洗患肢,治疗数十例。结果疗效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工期)。 ‘ (3)膝关节疼痛 治疗膝关节疼痛,无灼热感者数十例。结果取得较好疗效(<新中医》1975年第5期)。 , (4)、流火 本方加减治疗,其效颇佳。湿热下注者.去
吴茱萸、
生姜,加黄柏、
苍术、苡仁,有寒热者,加
荆芥、银花、
栀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昆布、
海藻,肝肾血虚者,去吴萸、
生姜,加白芍,
当归、杯牛膝、
枸杞子等((中医杂志)1,966年第1期)。 ’ (5)水肿 本方加
黄芩、
黄连、篇蓄、
泽泻、
木香、
草果、厚朴治疗。结果获显效((中医杂志}1983年第n期)。 (6)亚急性肾炎 本方加
附子、
葶苈子、
茯苓、
猪苓、
泽泻、
冬瓜皮等大剂量治疗。结果;服药3剂,诸症减轻,续服6剂,基本痊愈,后改用六君子汤加味煎汤,送服金匮肾气丸调理而安。追访2年未发({浙江中医杂志,1965年第8期)。 (7)湿毒 本方加
黄连、
黄芩、银花、连翘、
赤芍、
荆芥穗、
桑枝、
白芷、赤苓、地丁草、
白鲜皮,治疗外伤未愈、感染湿毒而致下肢肿胀痒痛者。结果获得较好疗效({中医杂志}1983年第11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肿痛。方用
槟榔、
木瓜祛湿,合以吴萸、
生姜散寒,功能温散寒湿,又辅以
紫苏、
橘皮宣通气机,具有温宣开上,降浊导下之功,且
木瓜、吴萸二药配用,是为治疗脚气肿痛常用配 . 对,均为本方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脚气初起、足胫肿重、麻木冷痛,甚或挛急上冲,为其辨证要点。 . 。 干脚气或脚气属于湿热者,不宜使用。 、 临床如见风湿偏胜,兼有恶寒发热者,加防风、
苍术;寒湿偏胜i形寒苔腻者,加
附子、
肉桂;脚气冲心、心悸、胸闷者,去
紫苏、
橘皮、桔梗,加沉香、
半夏、黑锡丹。 .’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证治准绳》鸡鸣散,有以下三方;1.由大黄、朴硝、
牵牛子组成。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气疬疼痛、热毒结核;2.由大黄、
桃仁组成,功能祛瘀消肿,主治跌扑伤损,。3.由白术,
当归、
川芎、
甘草、大力子、
茯苓、
木通、桔梗÷蝉蜕、
升麻、
橘红、
山楂、
红花、灯草、
生姜、雄鸡血组成,功能宣散透发、健脾活血,主治痘形隐隐起发不透。 (2)<古方选注)鸡鸣散,由
牛蒡子、
荆芥、雄鸡血等组成,功能发散透达,主治痘发四五日,毒壅不宣。 (3)<伤科补要》鸡鸣散,由大黄、
桃仁、
当归尾组成,功能活血散瘀,主治跌扑损伤,胸腹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