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抽搐案

高热抽搐案高热抽搐案林医师之婊兄,男,46岁,2014年4月30日开始发热,发热前曾患有中耳炎,经治痊愈,其后牙痛,曾与拨牙,拨牙术后4日开始发热。不得已求林医师支招,林为我院外科医师,求问与我,遂建议中药参与治疗。方以羚羊钩滕汤加减治疗。患者久热不退,导致热极生风,高热、抽搐,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口干口苦,喜冷饮,小便黄,均为...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暂未分类
高热抽搐案
林医师之婊兄,男,46岁,2014年4月30日开始发热,发热前曾患有中耳炎,经治痊愈,其后牙痛,曾与拨牙,拨牙术后4日开始发热。在当地治疗近月,其热不退。予4月下旬转至长沙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经多项检查影像学未发现感染病灶,多次脑脊液、血培养亦为阴性,除血常规白细胞27.5×109/L,中性89.2%外,其他各种生化、免疫检查未发现异常。经美平、万古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经全院大会诊,未作出明确诊断。病至6月5日,患者开始频繁出现抽搐。不得已求林医师支招,林为我院外科医师,求问与我,遂建议中药参与治疗。2014年6月6日晚初诊:患者病重,素每日热不退,晨起热轻,下午3、4时热势增高,常高达40度,近2日虽经镇静剂治疗,但每日抽搐多达7、8次,双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口干口苦,喜冷饮,小便黄,舌质干萎,苔黄腻,脉细数,无头痛呕吐。四诊合参,断为肝胆湿热伤阴,热极生风,治以清解肝胆湿热,息风止痉。方以羚羊钩滕汤加减治疗。
    羚羊角6(先煎),钩藤30、白僵蚕15,霜桑叶10、川贝母10、竹茹10、生地黄30、菊花10、柴胡10,黄芩10,青蒿10,白芍12、生甘草10。×2剂
晚7时、12时连进两煎,热势即有下降之势,与前期同时间段比较明显减轻,次日晨7时进第2剂,其热上午退净,仍与前方煎服,未再发热。
6月8日电话告知,7日不发热,但仍抽搐2次,抽搐次数大为减少,告其原方再进2剂。
6月10日电话告知,近两日未发热,亦未再抽搐,告其原方去羚羊角再进2剂,后随访其后步入坦途。
辨证思路: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久热不退,导致热极生风,高热、抽搐,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口干口苦,喜冷饮,小便黄,均为肝火内炽,热极动风之证,故以羚羊钩滕汤加减治疗清泻肝热,息风止痉。舌干萎,为热极伤阴,故方中生地重用,以在甘寒养阴。热势每日以下午3、4时定时增高,苔黄腻,说明兼有少阳湿热内蕴,取蒿芩清胆汤之意,以柴胡黄芩青蒿和解少阳。另加僵蚕增强风止痉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