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1 秒,为您找到 414 个相关结果.
  • 人参芍药汤《脾胃论》

    …,去滓,稍热服。功用 益气养阴和血。主治 脾胃虚弱,呼吸短促,容颜憔悴,行气两虚者。方义 黄芪、炙甘草补气,白芍药、当归身敛阴补血,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补气滋阴。运用 诊断要点:虚劳,气阴血俱虚。临床上常用于补气养血、滋阴养气。重要文献摘要 《脾胃论》:“既愈,继而冬居旷室,卧热炕而吐血数次。予谓此人久虚弱,附脐有形,而有大热在内,上气不足,阳气外…
  • 加减局方五苓散

    …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局方五苓散组成 赤苓9g,赤芍6g,子苓3g,甘草梢4.5g,琥珀(刮末冲)1.5g,灯心30茎。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清热通淋。主治 妊娠小便黄赤,艰涩不利,解时疼痛,频数而短。运用 诊断要点为面色微红,口苦而干,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带下黄色,舌红,苔厚黄而…
  • 首乌枸杞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气虚弱者。方义 方中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狗脊、杜仲、熟地皆为补肾固精之品;桑蛸、赤石脂收敛止带;藿香、砂仁行气和胃,使滋补之剂不腻膈。运用 1、本方以阳事不举,举而不坚,伴有早泄,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咽干,大便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诊断要点。2、临床常用于白带。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兼览斋札记》:“肾虚:腰痛,两腿酸软无力,脐腹作痛,头晕,带…
  • 回疔散

    … 土蜂窠(有子者)30g,蛇蜕1条(泥裹,火煅存性)。用法用量 上为末,研和。每用6g,白水下,少刻大痛,可救。功用 拔毒回疔。主治 疔毒走黄。运用 诊断要点为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伴有寒热头疼,胸闷烦躁,恶心呕吐,重者可见神昏谵语,并可危及生命。临床常用于疔毒走黄。使用注意 禁忌:辛热发物,生冷。重要文献摘要 …
  • 姜草汤

    …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姜草汤组成 甘草(炒)、干姜各一钱。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阴乘于阳,寒而呕血。运用 诊断要点为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动气因下反剧,身虽有热反倦,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口不渴,小便数,遗溺,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眩晕,多涎唾等证。临床常用于阴乘于阳,寒而呕血。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 加减泻心汤

    …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方义 本证因湿热结滞,气血不和所致,故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干姜温中健脾,银花解毒止利,山楂炭活血消滞,木香理气消积,白芍和血缓急。配伍特点 本方源于《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方中苦辛寒热同用,清热健牌,宣通积滞。运用 诊断要点为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临床常用于寒热错杂、积滞内阻之呕吐、痞满、泄利后重等症。重…
  • 加减地骨皮散

    …)、半夏、地骨皮、赤茯苓、白芍药、黄芪、石膏、黄芩、桔梗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远温服。主治 上消。方义 知母、石膏、黄芩清热解渴,茯苓、地骨皮、白芍养阴生津。诸药合用,使肺热得清,生津止渴。运用 诊断要点:烦渴引起,消谷善饥、小便频数量多、尿色混黄、身体渐瘦、舌红苔少、脉滑数。临床常用于糖尿病肺胃燥热型。重要文献摘要 …
  • 益气通尿汤

    … 每日1剂,水煎服。功用 益气升阳,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主治 产后尿潴留。方义 方中炙黄芪,炙升麻益气升阳,升提中气;厚肉桂振奋中阳,使膀胱得以气化;芥穗升清阳助黄芪、升麻升提之力;琥珀末、甘草梢化气行水,利尿通淋。全方共奏益气升阳、化气行了水,升清降浊之功效。运用 本方以产后小便不行,膀胱充盈,小腹胀急疼痛,汗出、心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诊断要点…
  • 君雷散

    …黑油者不用)一两,白雷丸(赤者不用,煮胖,竹刀刮去皮脐,用苍术同煮一二十滚,去术)八钱半,生甘草八钱。用法用量 入罐煮烂,焙末,用老鸡肝(不见水一个,男雌女雄,忌铁),入前药在内,饭上蒸熟,用鲁酒糟少许,同鸡肝与儿食之。儿一岁,用药末一分二厘;十岁用一钱一分。鸡肝一个,重者七服,轻者三服可愈。主治 疳积。运用 本方以眼红腹胀,甚至两目不开,肚大脚细,饮食不化为诊断要点…
  • 补养丸《瑞竹堂经验方》

    …片,麸炒)二两(60g)。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送下。功用 补养元气,滋益气血,暖水脏及下元。主治 虚劳。运用 1、诊断要点:腰膝酸冷,精神萎靡,头晕目眩、面色㿠白,纳呆便溏。2、临床常用于老年久病,脾肾阳虚,元气不足之证。重要文献摘要 《瑞竹堂经验方》:“补养丸补善元气,滋益气血,暖水脏及下元。菟丝子(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