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222 个相关结果.
  • 小半夏加茯苓汤

    …成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功用 和胃止呕,引水下行。主治 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方义 生半夏降逆止呕,生姜和胃散痞,加茯苓导水下行,以定眩悸。重要文献摘要 《温病条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六钱,茯苓六钱…
  • 栀子升麻汤《普济方》卷四〇三

    …升麻、白芍药、干葛、山栀子、蓝叶、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散。灯心同煎服。主治 天行麻痘,疮子未出,潮热如火,谵语,小便涩难。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温病大成》:“病由东伤于寒,因暑气而发为热病,治法桂枝石膏汤主之,栀子升麻汤亦可选用。”2.《伤寒类书活人总括》:“热病三日,外脉仍数,邪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三月至夏,谓之晚发,栀子升麻汤。”3.《伤…
  • 苦龙汤

    …狂,不必再服。功用 泻火定狂。主治 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面热,妄见妄言。方义 本方系由《干金翼方》苦参丸加地龙,并改丸为汤而成。苦参清热泻火,善除大热,利九窍,通大便,使火热自下而出,为主药;地龙咸寒,能解热毒,利小便,善治温病大热狂妄,能引热从小便而去,为臣药。二药合用,泻火导热,解惊定狂。本方药少力专,功效明确,对于心胃火盛,狂妄不安,面红赤热者颇为适宜…
  • 九味仓廪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气,滋补汗源;甘草和药。各家论述 何秀山按:此方妙在参、苓、仓米,协济羌、防、薄、前、桔、甘,各走共经以散寒,又能鼓舞胃中津液,上输于肺以化汗。正俞氏所谓借胃汁以汗之也。凡气虚者,适感非时之寒邪,混厕经中,屡行疎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借参、苓、米辅佐之力,不能载之外泄也。独怪近世医流,偏谓参、苓助长邪气,弃而不用,专行群队升发,鼓激壮火飞腾,必至烁竭津液不已,良可慨焉!(《中医温病概要…
  • 银花薄荷饮

    …服。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主治 各种热病初起,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方义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呼吸系统常见病防治》:“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将银花、芦根500g水,煎沸15分钟,后下薄荷再煮3分钟,滤出渣,取汁,加白糖适量,即成。温服,每日3~4次。主治肺炎温病初起,高热…
  • 加味太极丸

    …(去土)1钱,广姜黄3分,川大黄4钱,天竺黄1钱,胆星1钱,冰片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糯米浓汤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小儿温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冷黄酒和蜜泡化,冷服。薄荷熬酒亦可。 摘录 《寒温条辨》卷三 《扶寿精方》:加味太极丸 处方 黄柏(去皮,盐酒浸3日,微炒褐色,净末)3两6钱,知母(去毛,酒浸1宿,微炒,净末)2两4钱,破故纸(新瓦…
  • 养荣承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归三钱(9g),白知母三钱(9g),生大黄一钱(9g)。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养荣润燥,攻下热结。主治 阳明热实,荣阴枯涸,大便燥结。方义 养荣承气汤适用于温病数下亡阴,里证仍在,并见热渴,热结液枯者。火郁便闭,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其亡阴。方中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以滋燥,即所谓增水行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
  • 人参羌活散

    …去苗),各二两;人参(去芦)、川芎、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两;桔梗、前胡、天麻(酒浸.炙)、地骨皮(去土),各半两。 炮制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及治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入薄荷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
  • 清解汤

    …中参西录》上册:清解汤 处方 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治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罗成仁方:清解汤 处方 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蝉蜕12克,莪术12克,芦根30克,茯苓12克,黄芩12…
  • 救脾饮《辨证录》

    …五钱,山药,芡实各一两,北五味,陈皮各五分,神曲五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冬月伤寒,身重,目不见人,自利不止。重要文献摘要 1.方论选录《伤寒温病医案 (上册)》:“冬月伤寒,身重,目不见人,自利不止,此亦坏症之不可救者,乃误汗误下之故耳。一误再误,较前三条为更重,本不可救,而内有生机者。以胃未经误吐,则胃气尚未伤也。扶其胃气以回阳,助其胃气以生阴,未必非可救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