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82 个相关结果.
  • 白枪杆

    …秘,疟疾。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枪杆 拼音注音 Bái Qiānɡ Gǎn 别名 根根药(云南)。 出处 《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皮。 生境分布 生高山杂林中。分布云南。 原形态 半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光滑。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9…
  • 无莿根

    …tArn.)Planch.的根或全株。具有祛风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 《中药大辞典》:无莿根 拼音注音 Wú Cì Gēn 出处 《全展选编·内科》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粤蛇葡萄的根或全株。 生境分布 分布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粤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茶。 木质蘑…
  • 甜根子草

    …《岭南科学期刊》 味甘 凉 味甘,性凉。入肾、肺、胃经 清热,止咳,利尿。 <p>感冒发热,口干,咳嗽,热淋,小便不利。</p> <p>甜根子草,中药名。为禾本科甘蔗属植物甜根子草SaccharumspontaneumL.的根茎及秆。植物甜根子草,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福建等地。具有清热,止咳,利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干,咳嗽,热淋,小便不利。 拼音注音 Tián Gēn Zi Cǎ…
  • 细草

    …淋病,咳嗽,大便秘结。”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内伤吐血:①细草、仙桃草、见血清各等分。烘千打粉,每服9g,童便送服。(《重庆草药》②金鱼藻、龙牙菜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9g。(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2、治慢性气管炎:金鱼藻从水中捞出以后,立即洗净,阴干或烘干。可制成散剂、水丸或蜜丸,每次服1.5-2g,每日2-3次。用量过大,有口干、腹泻等副作用,减量以后会自行缓解,不必治疗。…
  • 瓶蕨

    …末敷;或鲜品捣敷。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用瓶蕨鲜草捣敷,或全草晒干研末外敷。(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膜蕨科植物瓶蕨。形态特征 瓶蕨又名耳叶瓶蕨、青蛇斑、石上挡。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15-30c…
  • 金雀根

    … ①治脾肾虚弱白带,痨伤血虚生风,湿热瘙痒:金雀花根皮炖鸡服。(《重庆草药》) ②治高血压病:土黄芪,洗净,去外皮,切片,鲜用或干用,每日八钱至一两,煎水取汁,加白糖适量,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内科》) ③治妇女经血不调:金雀根、党参。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④治妇女白带:㈠金雀根,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㈡金雀根皮,白鸡冠花,牛膝。共用醋炒,再加水,醋各半,煎汤半小碗,一天…
  • 竹节三七

    …,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拼音注音 Zhú Jié Sān Qī 别名 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
  • 蜀羊泉

    …咽喉肿痛:鲜野茄60g。水煎服,日服3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2、治视物不清:红葵果6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3、治食管癌: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白茅根各30g。水煎服。(《实用内科手册》1986年)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茄科植物青杞。形态特征 青杞又名:裂叶龙葵《中药大辞典》。直立草本或灌木状…
  • 棒棒木

    …支气管炎:㈠棒樟木二两,白糖五钱。水煎棒棒木约40分钟,成浓茶色,放入白糖,连煎三次,每晚服一次。㈡棒棒木三斤,甘草三两。加水8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每日三次,每次服10毫升。(《全展选编·内科》) ②治慢性支气管炎:棒棒木二两(劈成薄片或刨成刨花),地龙三钱,百部三钱,黄芩三钱。急火先煎棒棒木一至二小时,成浓茶色,再加余药,煎两次,混合后,分二次早晚服用,每日一剂,十天为一疗程。(《新医…
  • 百蕊草

    …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百蕊草 拼音注音 Bǎi Ruǐ Cǎo 别名 百乳草(《本草图经》),地石榴(《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草(《全展选编·内科》)。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长在田野及山区沙地边缘和草地中。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半寄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