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93 秒,为您找到 904 个相关结果.
  • 完臂汤《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 两臂生痈 完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医镜》。主治两臂生痈。 组成 当归五钱,白芍五钱,柴胡二钱,羌活二钱,半夏(制)二钱,白芥子二钱,陈皮一钱,秦艽二钱,附子三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两臂生痈。
  • 二神散《外科真诠》

    外科真诠》卷上 肾囊风 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二神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真诠》卷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之功效。主治肾囊风。 组成 老杉木(煅存性)、官粉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清油调搽。功用 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主治 肾囊风。
  • 文蛤汤《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卷二 阴户肿痛 文蛤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二。主治阴户肿痛。 组成 文蛤、小麦、皮消、白矾各一两,葱白十根。用法用量 水煎,熏洗。主治 阴户肿痛。重要文献摘要 《中华药浴》:“文蛤汤(文蛤、小麦、皮硝、白矾、葱白)治疗阴户肿痛,该方祛湿解毒,清热消肿。”
  • 救劫汤《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卷四 杨梅疮,误用熏药,毒气入内,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烂肉者 救劫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四。主治杨梅疮,误用熏药,毒气入内,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烂肉者。 组成 生姜半斤。用法用量 取汁饮之,即解。主治 杨梅疮,误用熏药,毒气入内,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烂肉者。重要文献摘要 1.方论选录《外科》:“救劫汤,杨梅疮时误用熏药,毒气入内,以致吐…
  • 鹿角散《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七 乳痈新起,结肿疼痛,憎寒发热,但未成者 鹿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七。主治乳痈新起,结肿疼痛,憎寒发热,但未成者。 组成 鹿角尖三寸。用法用量 用炭火煅稍红存性,碾末。每服三钱,食后用热酒一茶钟调服;甚者再一服。主治 乳痈新起,结肿疼痛,憎寒发热,但未成者。
  • 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

    …》:“肌衄《张氏医通。诸血门》: “血从毛孔出者为肌衄。 ”临床所见如出血性疾病、紫癜以及败血症等,出现大片瘀斑,概属肌衄范围。其病机多由心肝热炽,迫及阳明,血热妄行,溢于肌腠而成。治以清热凉血为主,一般可选用犀角地黄汤、 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方。”《新编中医外科学》:“凉血地黄汤,治脏毒,肛门疼痛,大便坠重,便血,头晕、眼花、腰膝无力者。”《实用千方速记》:“凉血地黄汤。药对:黑连生地归草…
  • 二黄汤《外科真诠》

    外科真诠》卷下 杨梅痘,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二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真诠》卷下。主治杨梅痘,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组成 黄芪一两,大黄一两,人参一两,茯苓一两,当归一两,远志三钱,石膏一两,银花一两,山甲(炒)二钱,皂刺二钱,甘草二钱。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杨梅痘,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 连蛤散《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卷三 头(疒+敛)头疮 清热解毒 连蛤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头(疒+敛)头疮。 组成 黄连、文蛤、黄柏、白芷各等分(10g)。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清油调敷。功用 清热解毒。主治 头(疒+敛)头疮。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外科大成》:“连蛤…
  • 苦参汤《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四 痤痹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 苦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主治痤痹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 组成 苦参四两,大菖蒲二两。用法用量 河水五瓢,同煮数滚,添水二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主治 痤痹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使用注意 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 救舌汤《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 舌上生痈 清心泻火,解毒敛疮 救舌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医镜》。具有清心泻火,解毒敛疮之功效。主治舌上生痈。 组成 鲜生地四钱(13g),赤芍半钱(4.5g),牡丹皮一钱(3g),犀角一钱(3g),连翘一钱(3g),麦冬一钱(3g),黑山栀一钱(3g),木通一钱(3g),川连六分(1.8g),生甘草八分(2.4g)。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清心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