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6 秒,为您找到 231 个相关结果.
  • 救肾活肝汤《石室秘录》

    …经,舌黑眼闭,下身尽黑,上身尽青,大便出,小便自遗,此更危急之症,虽有仙方,恐难全活。而予必欲生之,因定一方,虽不敢日人尽可救,亦庶几于十人中而救一二人乎。重要文献摘要 1.方论选录《伤寒温病医案 (上册)》:“曾治陈会元,患阴寒直中肾经,手足指甲尽青,两胁作痛,肾囊缩入,拽之不出,蜷曲而卧,其弟告急。予曰:此阴寒从肾气以人肝,而筋先受病,肝气欲绝,势在不可救之例。夫肝木之绝,由于肾气先…
  • 麻黄葛根汤

    …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麻黄葛根汤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炙)1两,知母(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石膏(碎)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温病吐下后,余热未尽,头痛,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麻黄葛根汤 处方 麻黄…
  • 解肌汤

    …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发汗。主伤寒、温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斗,煮取3升,饮1升,日3服。3-4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 摘录 《千金》卷九 《婴童百问》卷六:解肌汤 处方 葛根1两,麻黄(去节)半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桂枝2钱半。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温病,时行寒疫,头痛项强,畏寒,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腰脊强痛,胸膈烦…
  • 蚕茧散《医学入门》卷八

    …科学分册》:“如何预防和护理水痘?①水痘的传染性很强……⑤水痘瘙痒厉害,要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痂盖,溃烂成疮,已抓破者,可用蚕茧散、青黛散撒涂;⑥水痘未愈者不宜洗澡,以防擦破痂皮,招受新邪。” 5、《温病的理论与临床》:“银翘散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作用。加滑石、萆薢以利水渗湿。热毒较重者可酌加紫草、板蓝根;皮肤瘙痒较甚者可加蝉衣、浮萍。抓破者可用蚕茧散、青黛散等局部敷布。”6、《中医儿科讲义》:“银花六…
  •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可收浮越之阴。” 各家论述 庆云阁:汗后恶寒虚病成,温清两法补弥精,和中甘草终当用,附子扶阳芍助营。(《庆云阁医学摘粹》) 成无己: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营。附子之辛,温固阳气而补卫。甘草之甘,调和辛酸而安正气。(《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 程应旄:芍药得桂枝则发表,仅得附子则补表,甘草和中从阴分,敛戢其阳,阳回而虚者不虚也。(《医宗…
  • 黑虎丸

    …制法 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诸积,宿食不消;伤寒,气痛,本脏气虚,疟疾;妇人血气,劳气;寸白虫。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消食化气,温水送下;取积滞,米汤送下;温病、伤寒,姜醋汤送下;气痛,艾汤送下;本脏气虚,炒茴香子酒送下;疟疾,桃枝汤送下;妇人血气、劳气,醋汤送下;寸白虫,煎牛肉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十味温胆汤

    …随气下;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心,安神宁志,行气豁痰之功。 与本方在组成、功效相近的方剂有《医示金鉴》所载“加味温胆汤”“清热化痰汤”,《证治准绳》所载“十味温胆汤”,《六因条辨》所载“清心温胆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所载“温胆汤”,《杂病源流犀烛》所载“清心温胆汤”。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震后神经衰弱、胆心综合征、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自主神…
  • 复原固本丸《疯门全书》

    …柏一两,败龟板酒炙,十两,真虎骨酒炙十次,十两。将骨、板二味打碎,用佳酒二十四碗,熬至三四碗,去滓取汁,预将余药为末。入汁内,打糊为丸,每早空心服四钱,或内加节参更妙。” 方论选录: 《温病大成》:“疠疯内因:由骨肉相传,或病气相染,其毒最深。薛氏分别五脏受病,谓‘眉先脱者,毒在肺;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足底痛或穿者,毒在肾’,皆指内因而言也。丹溪云…
  • 除疟胜金丸《重订通俗伤寒论》

    …渴欲饮冷,神倦嗜睡,或心烦懊憹,少则二三时,多则四五时,周身大汗,诸证若失,依此反复而作,累月经年,缠绵难愈,舌苔白滑而腻,甚或灰腻满布,脉沉弦而迟,胁下无痞块而轻者。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温病概论》:“除疟胜金丸,酒炒透常山四两,草果、槟榔、制苍术各二两。上为细末,水法为小丸,外用半贝丸料为衣。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清脾饮送下。具有温利积水,消化顽痰之功效。主治痃疟因风寒而发,初起恶寒无汗,…
  • 寒解汤

    … 处方 生石膏(捣细)1两,知母8钱,连翘1钱5分,蝉退(去足土)1钱5分。 功能主治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或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 临床应用 温病:一人,年四十余。为风寒所束不得汗,胸中烦热,又兼喘促。医者治以苏子降气汤,兼散风清火之品,数剂病益进。诊其脉,洪滑而浮,投以寒解汤,须臾上半身即出汗,又须臾,觉药力下行,至下焦及腿亦皆出汗,病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