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 如圣胜金铤

    …苏。 如行路常含一铤,即无伏热之患。 口舌生疮,不能合口,并食热物,如上法服讫,用水灌漱,嚼薄荷片十叶如泥吐出,再水灌漱,嚼药一铤,合口内聚涎裹之,觉涎满方吐出,如此服三铤,便能食酒醋。遇食咸、酸、脯、须掐破吐血方省,薄荷数叶以一铤同嚼,井水吞下。 砂淋、热淋,小便出血,同车前草七叶、生姜小块研烂,水调去渣,嚼药一铤,以水送下。 此药分阴阳,去风热,化血为涎,化涎为水,常带随身备急,一铤可活一人命…
  • 黑锡丸

    …味,日渐瘦悴,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 黑锡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二。具有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之功效。主治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夜梦交合,觉来盗汗,面无精光,肌体燥涩,耳内虚鸣…
  • 降痈活命饮

    …科医镜》 《经验奇方》卷上:降痈活命饮 处方 大当归8钱,生黄耆5钱,金银花5钱,生甘草3钱。 功能主治 初起能益气和血,解毒托里;破后能排脓去腐,生长肌肉。主一切有名肿毒,无论阴阳证。 用法用量 上药用陈绍酒、清水各1碗,煎脓汁热服。服后宜暖睡出汗。 患在上部,加川芎2钱,在中部,加桔梗2钱,在下部,加牛膝2钱;如泄泻,加苍白术各2钱;呕吐恶心,加陈皮、半夏各1钱;不…
  • 宽中汤

    …十五 《万氏家抄方》卷二:宽中汤 处方 青皮1钱,厚朴1钱,陈皮1钱,香附1钱5分,白豆蔻7分,丁香7分,砂仁7分,木香5分。 功能主治 七情气郁,三焦痞塞,阴阳不和。 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盐,用水煎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二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宽中汤 处方 高良姜半两,木香半两,丁香1分,青橘皮(炒)1分,桔梗1分,甘草(炙)1分…
  • 解明散

    …当归、赤芍药、黄芩、菊花、柴胡、地骨皮、车前子、桔梗、生地黄、栀子、连翘各一两。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气旺而血衰,阳多阴少,热邪归于心,致患眼痛而而体热者。重要文献摘要 《银海精微》:“问曰:人之患眼痛而体热者何也?答曰:卫属阳而发热,荣属阴而发寒,荣卫为阴阳之道也,是上属心肺,在下属肝肾,今乃气旺而血衰,是阳多阴少,故痛而体热,是热邪归于心也。宜服洗心散、解明散。…
  • 酒煎附子四神丹

    …,形寒恶风,向暗睡卧,乍寒乍乱。妇人产后诸疾,血气逆潮,迷闷欲绝,赤白带下,崩漏不止。 升降阴阳,顺正祛邪,消风冷痰涎,散结伏滞气,通利关节,破瘀败凝涩奔冲失经之血,接助真气,生续脉息,补肾经不足,和膀胱小肠,秘精固气,定喘止逆,压烦燥,养胃气。 酒煎附子四神丹出自《幼幼新书》卷九引李安仁方。具有升降阴阳,顺正祛邪,消风冷痰涎,散结伏滞气,通利关节,破瘀败凝涩奔冲失经之血,接助真气,生续脉息,补肾…
  • 栝楼根丸《普济方》

    … 肾消,小便数。方义 本方用梧楼根清热生津,既能清胸胃之烦热,又善于滋生阴液,故《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黄连苦寒,直入心经,清心除烦,助梧楼根除烦热。熟地滋肾养阴,补血生精;菟丝子补肾益精,既能温阳,兼可益阴,二药共用,以补肾填精,阴阳双补。赤石脂固涩下焦;牡蛎涩精止遗,镇静安神,交通心肾,二药共助益肾药约束膀胱,以治小便数。泽泻利尿泄肾浊,既助补肾药补而得力,又…
  • 六和汤

    …)、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处方 缩…
  • 五香散

    …。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恶心,寒热气急。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香散 处方 木香、沉香、鸡舌香、熏陆香,各一两;麝香(别研)三分。 炮制 上捣…
  • 苦葶苈汤《伤寒总病论》

    …、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之除热解毒,最胜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少促其闲耳,无不解者(苦酒即米醋也)。庞日: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是发散寒气之药,其病未传成内热者,为调治之大要药也,决不可虑其酸苦之药,正治内热病急要之药也。设当行辛甘而用酸苦,设当行酸苦而用辛甘,是昧于阴阳之用,如此医杀之耳。其辛、甘、酸、苦,自是调治通行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