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366 个相关结果.
  • 石蜐

    …、《纲目》:“利小便。” 2、《纲目拾遗》:“《海南解语》:利小便,下寒澼,消积痞湿肿胀,虚损人以米酒煮食,最补益。” 3、《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利小便的功能。主治癖积,肿胀。” 4、《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1,(增刊):7:“利水消肿,降血压。”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久病、气血虚弱:石蜐肉60g,加米酒适量炖熟,经常服用。 2、治肿胀:石蜐肉100g,茯苓15g,陈皮12g…
  • 老蜗生

    …(《湖南药物志》)2、治指疔:天蓝苜蓿全草加盐、醋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3、治毒蛇咬伤:天蓝苜蓿、苦参各15g。捣烂外敷。(《河北中草药》)附注 长白山区同属植物尚有苜蓿其根可入药,中医认为有开胃、利尿排石之功效。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60cm,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完整小叶宽倒卵形或菱形,长、宽均…
  • 腹水草

    …药》) ⑩治毒蛇咬伤:腹水草报一两左右。洗净,捣糊作饼约一、二寸宽的面积,贴于囟门,过一、二小时,腹鸣便泻,尿量亦增。过一日后,中毒现象减轻。亦可用腹水草茎叶煎服,每剂五钱,但效力不如根强。(《浙江中医杂志)(4):175,1957) ⑾治汤火伤:腹水草全草,捣烂敷伤处;或研末调桐油搽。(《湖南药物志》) ⑿治杨梅疮:腹水草全草,不拘量。冰煎,洗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⒀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 水仙花

    …,月经不调。”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妇人五心发热:水仙花、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卫生易简方》)2、治痢疾:水仙花12g,白糖15g。开水煎服。连服3-4d。[《大众中医药》1990,(1):38]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花期采摘花,鲜用或晒干。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花皱缩成小团块。展开后,花被管细,先端裂片6,卵圆形,淡黄色,其内可见黄棕色环状副花冠,有…
  • 桃耳七

    …1~2日上药1次。多数患者上药3次左右,宫颈局部有较明显的白沫出现,白带亦见增多,此时可以消炎生肌的散剂与鬼臼草酯液交替敷用,以改善由于肿瘤坏死而致的炎症现象,并促进宫颈正常组织的恢复。治程中同时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服汤药。用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正常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轻度腹泻和下腹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即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鸡素苔根晒干,用黄酒炒后研为粉末,加等量胃舒平粉制成片剂,每片含…
  • 密陀僧

    …夹之。(《濒湖集简方》)㈡密陀僧(研细末)一份,生大蒜头(去皮)三份。共捣如泥,每取5克左右药泥,平摊于清洁纱布敷料上,贴于腋下,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一般在2~4周获效。(《浙江中医杂志》9(4):154,1966) ⑨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密陀僧三两,烧令黄色,细研如粉。每服一钱,以醋茶调下,日三服。(《圣惠方》) ⑩治消渴饮水:密陀僧二两。研末,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浓…
  • 威灵仙叶

    …孔,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胶布小孔对准内关穴,以威灵仙鲜叶捣烂,捻成黄豆大一粒,置于小孔内,再覆盖胶布一块,约40min,敷药处有轻度灼热感时去药,1d后可见水泡。勿使破损,经3d左右即治愈。[《新中医》1972.(2-3):38] 4、治跌打损伤,威灵仙全草浸酒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鲜叶绿色,干后呈绿褐色,小…
  • 酢浆草

    …,疮疡肿胀作痛,毒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复方 ①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 首乌藤

    …主,主治血虚血瘀所致月经病。相关药品 养血安神片、眠安宁口服液、养阴镇静丸、冠心安口服液、夜宁口服液。相关方剂 甲乙归脏汤(《医醇賸义》)、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鳖甲养阴煎(《中医妇科治疗学》)、化核膏(《外科全生集》卷四)、康复丸(《山东省药品标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干燥。切段,生用。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 乌蔹莓

    …,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绞股兰(《江苏植药志)),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