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495 个相关结果.
  • 全叶青兰

    …下唇3裂;雄蕊4。小坚果平滑。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主要含黄酮甙类(9种以上),还含甾醇、内酯化合物、皂甙、酸性树脂等。 性味 "苦,温。"(总后卫生部《医学技术资料》(15):35,1972)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咳嗽、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平喘,镇咳,消炎。治老年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地肤子

    …~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②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③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④…
  • 地骨皮

    …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纲目》:"味甘淡,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
  • 红曲

    …、《医林纂要▪药性》:“解生冷物毒。” 7、《福建药物志》:“治胸膈满闷,消化不良。”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晒干。炮制方法 《炮炙大法》:“陈久者吹净,炒研用。”《医学广笔记》:“簸净。”现行,取原药材,筛净灰屑,拣去杂质。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红曲呈长卵形、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略扁,长5-8mm,宽2-3.5mm,厚1.5-3mm。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凹凸…
  • 巴豆

    …性解》:"入脾、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性味 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 ③《医学启源》:"性热,味苦。" 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注意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
  • 南瓜

    …调羹,滚水冲服。(《䱐溪单方选》)3、治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南瓜肉煮熟,摊于布上,敷贴患部。(《食物中药与便方》)4、治糖尿病:南瓜250g(煮熟),每晚服食。5d后,每日早晚各吃250g。(《大众医学》1983,(3):2)5、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随息居饮食谱》)6、治火药伤人及汤火伤:生南瓜捣敷。(《随息居饮食谱》7、治肿疡:老南瓜晒干,研末,黄醋调敷患处。(《湖南药物志》)8、治外…
  • 陈皮

    …、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致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9、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相关配伍 1、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半夏味辛性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药…
  • 熊胆

    …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 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⑥《本草述》:"治喉痹。" 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
  • 半夏

    …"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注意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功…
  • 八角茴香

    …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①《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疗痛。" ②《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③《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④《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