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 鹿茸大补丸

    …足,精窍不固,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 早、晚各服3钱,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鹿茸大补丸歌诀 鹿茸丸中药三十,阴阳和合效需知;中年体虚可进补,此方平稳最堪持。组成 仙茅、鹿茸(炙)、熟地、玉竹(制)各四两(125g),首乌(制)半斤(250g),当归、生地、枸杞、山萸、萆薢、麦冬、天冬、云苓、五味子、…
  • 七子散

    …强阴益阳,补虚劳,利九窍,共为君药;以天雄、附子、蛇床子、桂心、巴戟天、肉苁蓉益火助阳,以石斛、薯蓣、干地黄、杜仲、牛膝、山茱萸、五味子滋补肝肾,益肾精,并能收敛固精,以菟丝子兼补阴阳,上药共为臣药,助君药补益肝肾,阴阳双补,以求两者互根互长;佐以人参、茯苓、黄芪、川芎益气健脾,生化气血,并能理气活血,使气血充盛,润养五脏,化生精气;以牡荆子、菥子补五脏,祛风痰,明目;以车前子利水窍,泄湿浊,坚肾…
  • 沃雪汤

    …重按即无。知其从前服小青龙即愈者,因其证原受外感。今服之而不愈者,因此次发喘原无外感也。盖其薄受外感即喘,肺与肾原有伤损,但知治其病标,不知治其病本,则其伤损必益甚,是以此次不受外感亦发喘也。为拟此汤服两剂痊愈,又服数剂以善其后。使用注意 忌生葱、生菜、羊肉、饧。重要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沃雪汤,解利四时伤寒,以此温和表里,通顺阴阳。苍术、厚朴、川芎、当归、防风、白芍药、陈…
  • 附子鹿角煎《魏氏家藏方》

    …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功用 填精髓,补不足。主治 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方义 本方以鹿角补虚劳,填精髓,以附子辛热纯阳,大补元阳。二者相伍,有阴阳相生之妙。本方适宜于肾精亏损,元阳不足者。凡出现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精神疲乏者,均可服用本方。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滋补保健。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
  • 接真汤

    …7片,大枣(去核)2枚,煎至150ml,去滓温服。只作一服。功用 温中补阳,回阳救逆。主治 阴病手足厥冷,脐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方义 本方为中阳亏乏,寒自中生,阴阳二气不相维系,遂成阳虚逆证所设。方中重用大热辛燥之品附子,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为君;用沉香、丁香辛温散寒,理气止痛为臣;少佐麝香辛香走窜之品,通行十二经络,散邪止痛;生姜、大枣健脾益气, 兼制附子之毒性…
  • 熟大黄汤

    …无不延及于气,如但疏血而不调气,是违背气行血行,气止血止医理。且饮食必先入胃,经胃消化吸收,而后始能发挥它的作用。生姜辛温,正与大黄苦寒搁对,大黄直行而生姜横散,生姜走气分而夕;黄入血分,大黄寒胃而生姜温胃,符合调其气而和阴阳,以达于平之旨。又大黄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生姜调中畅胃,止呕逆,寒冷腹痛,是二味相辅相成,研为细粉或蜜丸,可为健康肠胃良药。重要文献摘要 《世…
  • 救喉汤《辨证录》

    …一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一剂而全愈也。若双蛾不必用刺法,竟用此方。玄参为君,实足以泻心肾君相之火,况佐之豆根、射干、天花粉之属,以祛邪而消痰,则火自归经,而咽喉之间关门肃清矣。”方论选录:《洞天奥旨》:“救喉汤岐伯天师传。治双蛾,喉大作痛,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热,呼水,此乃缠喉风也,乃阴阳二火并炽,上冲作祟。射干一钱,山豆根二钱,玄参一两,麦冬五钱,甘草一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倘服之而药…
  • 补益肝肾丸

    …得养,可分五音。运用 以目中流火,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困倦乏力,寝汗恶风,步行不正,脚膝无力,卧而多惊,腰以下消瘦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 若伴口黏大便不爽、头痛重着如裹者,可加藿香、苍术、肉豆蔻、佩兰等以加强健脾芳香化湿;若头痛胀心烦者,可加白芷、钩藤、川芎等;胸胁闷痛者,可加黄芩、香附、川楝子等。使用注意 本方并非纯补之剂,实际治疗肝肾阴阳不足,湿热内蕴之耳聋证,《普…
  • 六和生化汤

    …加青蒿3克,麦冬9克,酒炒知母3克,生锦芪2.4克;如受湿,潮热,脉涩口不渴,身疼神倦者,加泽泻9克,滑石6克,桂枝1.5克,大腹皮3克;如秋燥与火侵肺,致渴而喘嗽者,加桑叶、炒黄芩各4.5克,川贝6克,淡竹叶3克。重要文献摘要 《中国医学大成终集 点校本 妇科 二十二》:“凡产后霍乱,由劳伤血气,脏腑虚损不能运化,及感风寒,以致阴阳升降不和,清浊淆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吐下泻,…
  • 柏叶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亦治白带。 方义 方中川芎、地黄、当归、阿胶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鹿茸、续断补肾阳,固冲任,填肾精;龟甲、鳖甲、牡蛎育阴潜阳;柏叶、赤石脂、禹余粮、地榆、艾叶固冲止崩。诸药配伍,肝肾同治,阴阳精血俱补,固冲任,止崩漏。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妇科学》:“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妇人带下五色诸方》遵巢氏“五脏俱损”之说,拟柏叶散方(柏叶、牛角腮、蒲黄、禹余粮、黄芪、白芍药、龙骨、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