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50 个相关结果.
  • 玉女煎

    …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景岳全书》:玉女煎 配方组成 石膏三至五钱(15~30克);熟地黄三至五钱或一两(9~30克);麦冬二钱(6克) ;知母牛膝各一钱半(各5克)。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现代作法:水煎服。 …
  • 小蓟饮子

    …,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下焦瘀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济生方》 南宋·严用和《济生方》:小蓟饮子 配方组成 生地黄,洗,四两(30克);小蓟半两(15克) ;滑石半两(15克);蒲黄半两(9克);藕节半两(9克);淡竹叶半两(9克);当归酒浸,半两(9克);山栀子半两(各9克);木通半两(6克);…
  • 旋覆代赭汤

    …寒发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十片,红枣七个,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汉·张仲景《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配方组成 旋覆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代赭石一两(9克);甘草炙,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大枣擘,12枚(4枚)。 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 桑杏汤

    …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一 清·吴瑭《温病条辨》:桑杏汤 配方组成 桑叶一钱(3克,)杏仁一钱五分(4.5克),沙参二钱(6克),象贝(浙贝)一钱(3克),香豉一钱(3克),栀皮一钱(3克),梨皮一钱(3克)。 用法用量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
  • 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 摘录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清·《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方:香砂六君子汤 配方组成 人参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炙甘草七分(2克)、陈皮八分(2.5克)、半夏一钱(3克)、木香七分(2克)、砂仁八分(2.5克)、生姜二钱(6克)。 用法用量 …
  • 杏苏散

    …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一 《温病条辨》:杏苏散 配方组成 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陈皮、桔梗、枳壳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一日一剂。 功效 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
  • 阳和汤

    …黄1.5克,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阳虚血亏,阴寒内滞。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郑艺文方 《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 配方组成 熟地黄一两(30克);白芥子炒,研,二钱(6克);鹿角胶三钱(9克);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克);麻黄五分(2克);姜炭五分(2克);生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
  • 生脉散

    … 摘录 《医学启源》卷下 金朝·张元素《医学启源》:生脉散 出处 生脉散,出自金朝·张元素《医学启源》。现代有口服液剂型,名“生脉饮口服液”;注射液剂型,名“生脉注射液”。 配方组成 麦门冬、人参、五味子。 用法用量 水煎服。原方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口服液:口服,1次10毫升,每日3次。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20~6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
  • 消风散

    …活各4.5克 柴胡2.1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加童便适量,煎服。 摘录 《伤科汇纂》卷十七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消风散 配方组成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克),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克)。 用法用量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 四逆汤

    …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摘录 《伤寒论》 汉·汉仲景《伤寒论》:四逆汤 配方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