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1635 个相关结果.
  • 连附六一汤

    …《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 胃脘痛甚,诸药不效者 泻肝火,止胃痛 连附六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具有泻肝火,止胃痛之功效。主治胃脘痛甚,诸药不效者。临床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慢性胃炎、胃黏膜脱重症等。 《医学正传》卷四:连附六一汤 处方 黄连18克 附子(炮,去皮、脐)3克 制法 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 泻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剧痛,呕吐酸…
  • 变水汤《脉因证治》

    …脉因证治》卷下 肿胀 变水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脉因证治》卷下。具有健脾益气,利尿消肿之功效。主治肿胀。 组成 白术、茯苓、泽泻各二两(60g),郁李仁二钱(6g)。用法用量 水煎,入姜汁服。功用 健脾益气,利尿消肿。主治 肿胀。重要文献摘要 《朱丹溪医学全书》:“变水汤治肿胀。白术、茯苓、泽泻各二两、郁李仁二钱煎入姜汁,调以芪、术,为建中之类…
  • 桂枝加黄芪知母石膏汤

    《丹溪心法》卷二 疟疾 桂枝加黄芪知母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二。主治疟疾。 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黄芪、知母、石膏各四钱半,大枣十二枚。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疟疾。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中国医学大成终集》:“桂枝加黄芪知母石膏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黄芪、知母、石膏各四钱半,大枣十二枚。治疟疾。”
  • 化痰健脾丸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脾胃弱而有痰者 健脾、理气、化痰 化痰健脾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具有健脾、理气、化痰之功效。主治脾胃弱而有痰者。症见胸脘痞满,恶心呕吐,甚则吐痰涎,纳呆食少,体倦乏力,或咳吐白痰,舌苔白腻,脉虚见滑象。 处方 人参3两,白术3两,枳实1两,半夏1两5钱,陈皮1两5钱,胆星1两5钱,蛤粉1两,赤苓1两5钱。 功能主治 脾胃弱而有痰者。 …
  • 绛宫丸

    …方 大黄(酒蒸)2两,山楂1两,连翘1两,川芎1两,当归(酒洗)1两,麦芽1两,桃仁1两,芦荟1两,甘草1两,芸苔子1两,黄连(酒浸)1两半,南星(酒浸)1两半,海藻(酒洗)1两半,升麻半两,羌活半两,桔梗半两,防风半两,白术2两,黄芩(酒炒)半两。 制法 上用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已破,加人参1两作膏;用甘草节、僵蚕同煎。 摘录 《医学纲目》…
  • 解语丸

    … 别名 神仙解语丹 处方 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全蝎、羌活、天麻、南星、白僵蚕。 制法 上为细末,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语言不正。 用法用量 神仙解语丹(《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玉案》本方用: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各一两,全蝎三钱,羌活、天麻、僵蚕各五钱。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 《医学纲目》卷十引王海…
  • 加减地骨皮散

    …《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引钱氏方 上消 清热养阴 加减地骨皮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引钱氏方。具有清热养阴之功效。主治上消。症见烦渴引起,消谷善饥、小便频数量多、尿色混黄、身体渐瘦、舌红苔少、脉滑数。临床常用于糖尿病肺胃燥热型。 处方 知母、柴胡、甘草(炙)、半夏、地骨皮、赤茯苓、白芍药、黄耆、石膏、黄芩、桔梗。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上消。 用法用量 …
  • 活龙散

    …《医学入门》卷四 阳毒,累经药下不通,结胸硬痛;或稍通而复再结,喘促热燥狂乱 祛毒涤痰通络 活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四。具有祛毒涤痰通络之功效。主治阳毒,累经药下不通,结胸硬痛;或稍通而复再结,喘促热燥狂乱。 处方 活地龙4条(洗净,研烂,入姜汁少许,蜜1匙,薄荷汁少许)。 功能主治 阳毒,累经药下不通,结胸硬痛;或稍通而复再结,喘促热燥狂乱。 用法用量 新汲水调…
  • 加减香薷饮

    …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香薷饮 处方 香薷4钱,姜厚朴3钱,毛苍术5钱,陈皮4钱,广缩砂3钱,云茯苓4钱,人参2钱,生姜6钱(切片),甘草2钱。 功能主治 伤暑脉象虚大,身热自汗,因倦懒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若呕吐,并宜用锋针刺尺泽紫脉出血。 若身热太甚,加葛根8钱;若呕吐,加伏龙肝6钱;若泄泻,加木通3钱,车前子4钱(炒)。 摘录 《医学探骊集》卷三…
  • 理脾却瘴汤

    … 《医学入门》卷七:理脾却瘴汤 处方 陈皮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黄芩1钱,半夏1钱,山栀1钱,山楂1钱,苍术8分,神曲8分,黄连7分,前胡7分。 功能主治 游宦四方,水土不服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寿世保元》卷二:理脾却瘴汤 处方 陈皮(炒)1钱,白术(去芦,炒)1钱,茯神(去皮木)1钱,黄芩(炒)1钱,栀子(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