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130 个相关结果.
  • 梅花冰片

    …。第非从里而达表之为散,乃无内无外,凡壅者、结者、闭者,随其所患之处而能散也。"(《本草述》)8.汪绂:"冰片,辛香之气,固无不达......或疑辛味补肝,则不当寒,香气属阳,亦不当寒。岂知阴阳之中,又各分阴阳......郁金亦辛而寒,梅花独作寒香,勿谓辛香遂不寒也,但寒而香者,阴中之阳耳......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瘜,目赤肤翳,痘毒内陷,杀虫,疮…
  • 枫荷梨

    …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偏瘫,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肿。 《全国中草药汇编》:枫荷梨 拼音注音 Fēnɡ Hé Lí 别名 偏荷枫、白荷、鸭脚荷、枫荷桂、边荷枫、阴阳枫、木五加、三叉一支镖、梨荷枫、半荷枫、鸭脚木[江西],白半枫荷、白皮半枫荷[广东] 来源 为五加科树参属植物树参Dendropanax chevalieri (Vig.) Merr. et…
  • 柿蒂

    …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后,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
  • 宽筋藤

    …巴合并症、培根病、风湿病、风热病。”6、《甘露之环》说:“勒哲味甘、苦,化味甘、酸,皮甘肉苦,为治风热往来之良药。”7、《精义集要》中说:“勒哲调和和合紊乱。”8、《图鉴》中说:“治疗诸病的勒哲生于阴阳交界处,匍伏生长。茎如锦鸡儿。叶小圆形,非常油润。花白色,很美丽。果实味甘,有油味。功效治诸病,为滋补上品”。茎断面如马兜铃,皮如锦鸡儿,汁液有光泽,色黄。”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割取藤茎,切…
  • 通草

    …"气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④《纲目》:"甘淡,寒,无毒。" 注意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功能主治 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②…
  • 虎杖

    …管(《岭南采药录》),大活血、血藤、紫金龙(《南京民间草药》),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龙紫、野黄连(《中医药实验研究》),活血丹(《江苏植药志》),红贯脚(《陆川本草》),阴阳莲(《南宁市药物志》),活血龙、猴竹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产于江苏…
  • 珍珠草

    …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泄痢、淋证、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目赤肿痛、小儿疳积等。 《中药大辞典》:珍珠草 拼音注音 Zhēn Zhū Cǎo 别名 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
  • 雌黄

    …《别录》: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采无时。 3.陶弘景: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谓为武都仇池黄,色小赤。扶南林邑者,谓昆仑黄,色如金,而似云母甲错,画家所重。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 4.《药性论》:雌黄,不入汤服。 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piment 采收和储藏:采挖后,除去杂石、泥土。 生境…
  • 红升麻

    …ils.的根茎。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毒蛇咬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升麻 拼音注音 Hónɡ Shēnɡ Má 别名 金毛三七、三花七、阴阳虎、虎麻、术活、铁杆升麻 来源 为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 (Maxim.) Franch. et Sav.,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秋季挖取根状茎,除去须根…
  • 紫菀

    …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⑤《本草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