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904 个相关结果.
  • 羚羊清肺汤《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四 鼻中无故出血不止,及寻常吐血、咳血者 羚羊清肺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主治鼻中无故出血不止,及寻常吐血、咳血者。 歌诀 羚羊清肺汤柴芍,甘藕蒲黄地骨皮,玄地芎归石膏等,栀连芦荟白茅宜。组成 羚羊角(镑)、黄连、银柴胡、玄参、石膏、川芎、当归身、白芍、生地、蒲黄、地骨皮、山栀各一钱(3g),芦荟、甘草各五分(1.5g),藕节三个,白茅根(捣汁,…
  • 化疔救唇汤《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 反唇疔毒 凉血,解毒,泻火 化疔救唇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医镜》。具有凉血,解毒,泻火之功效。主治反唇疔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疾病。 组成 金银花五钱(15g),鲜生地三钱(9g),白果(去壳)十个,桔梗二钱(6g),当归二钱(6g),赤芍一钱(3g),犀角一钱(3g),生甘草一钱(3g)。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凉血,解毒,泻火。主治 …
  • 升麻解毒汤《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三 杨梅疮,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远年近日,流注结毒、皮肉破烂、咽喉损破者 升麻解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主治杨梅疮,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远年近日,流注结毒、皮肉破烂、咽喉损破者。 组成 川升麻、鲜皂角针各四钱,上白土茯苓一斤。用法用量 水八碗,煎至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嫩热,加麻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疮甚者,不过十服。主治…
  • 甘草大豆汤《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 外阴蚀,下疳,痷疮肿痛 清热祛湿消肿 甘草大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具有清热祛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外阴蚀,下疳,痷疮肿痛。 组成 甘草三两,赤皮葱三茎,大豆一合。用法用量 用水三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一握同煮,取清汁热淋浴,冷即再温。浸三二时为度。功用 清热祛湿消肿。主治 外阴蚀,下疳,痷疮肿…
  • 解毒木通汤《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三 男妇房术热药所伤,致玉茎、阴户痒痛,小水涩滞,白浊滑精,至夜阳物兴举,不得眠者 泻火解毒 解毒木通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下疳。男妇房术热药所伤,致玉茎、阴户痒痛,小水涩滞,白浊滑精,至夜阳物兴举,不得眠者。 歌诀 解毒木通汤柏莲,胆草山栀芦荟全。瞿麦滑石知母草,还用灯心作引煎。组成 木通、黄连、龙胆草、瞿麦、滑石、山栀…
  • 束毒金箍散《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卷二 疔疮针刺之后,余毒走散作肿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束毒金箍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疔疮针刺之后,余毒走散作肿。 组成 郁金(蝉肚者)、白及、白蔹、白芷、大黄各四两,黄柏二两,轻粉五钱,绿豆粉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酸米浆调箍四边。夏热甚者,蜜水调。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 疔疮针刺之后…
  • 银花解毒汤《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 手指疔毒 清热,解毒,凉血 银花解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医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主治手指疔毒。 组成 金银花五钱(15克),鲜生地三钱(9克),当归二钱(6克),赤芍一钱半(4.5克),天花粉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黄芩一钱(8克),升麻一钱(8克),犀角一钱(8克),麦冬一钱(8克),知母一钱(8克),生甘草一钱(8克)。用法用量 水…
  • 附子六物汤《外科发挥》

    …《外科发挥》卷三 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痛,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疽、咬骨疽①《外科发挥》: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或时浮肿②《医学入门》:兼治五痹③《医宗金鉴》:附骨疽、咬骨疽发于腿里侧,属足太阴脾经者 附子六物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发挥》卷三。主治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痛,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疽、咬骨疽。①《外科发…
  • 赤豆散《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痛风。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成块肿起,按之滚热便是 赤豆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证治全书》卷四。主治痛风。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成块肿起,按之滚热便是。 组成 赤小豆。用法用量 上为散。葱汁调敷。主治 痛风。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成块肿起,按之滚热便是。方义 赤小豆清利水消肿;…
  • 凉血消风散《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卷四 以风邪为主因,包括风、湿、热、燥所致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白疟,瘾疹,湿疮,尿布皮炎,皮肤癣菌病,钮扣风,日光性皮炎等 散风清热,润燥止痒 凉血消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四。具有散风清热,润燥止痒之功效。主治以风邪为主因,包括风、湿、热、燥所致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白疟,瘾疹,湿疮,尿布皮炎,皮肤癣菌病,钮扣风,日光性皮炎等。 组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