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1133 个相关结果.
  • 亚麻子

    …域 全国各地栽培。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生长见习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宜温度20-25℃;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生育期70-80天。前作以玉米、小麦或大豆为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
  • 栗子

    …果期修剪,疏去细弱发育株,留基部3-4个芽,使基萌发更新枝代替结果母株;选留陡长枝,控制改造,使其成为结果枝组;成年树修剪的树皮易开裂、患病虫害。修剪的同时要刮去树干及大枝上的老皮,保护树体健康。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栗干枯病;虫害有栗瘿蜂,栗象鼻虫、桃蠹螟、赤腰透翅蛾、栗仁蜘蛛、栗粉虱、球坚甲壳虫、金龟子、大牛等。 性状 性状鉴别 种仁呈半球形或扁圆形,先端短尖,直径2-3cm。外表面黄白…
  • 鹿角菜

    …糖甙琼脂二糖二甲基缩醛D-半乳糖以及由半乳糖、木糖、2-酮基葡糖酸和3,6-去水半乳糖组成的硫酸多糖。又含牛磺酸。 性味 咸,寒。 ①《养生要集》:"味咸,冷利。" ②孟诜:"微毒。" ③《纲目》:"甘,大寒,滑,无毒。" 注意 ①《养生要集》:"食之动嗽。" ②孟诜:"丈夫不可久食,发痢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功能主治 清热,消食,化痰。治劳热,痰结,…
  • 乌头附子尖

    …Wū Tóu Fù Zǐ Jiān 别名 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 原形态 参见"川乌头"及"附子"条。 注意 虚人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功能主治 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煎汤。…
  • 桂枝

    …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生长见习 适生于热带与亚热带高温、无霜雪、多雾潮湿气候,抗寒性弱,冬季0℃以下易受冻害。为半阴性树种,畏烈日直射,幼树喜阴,成树后需要充足的阳光,怕涝,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石砾土和碱性土壤不宜栽培…
  • 朱砂莲

    …苗后进行1次浅耕。生长期注意培土,防止块根外露。 病虫害防治 (1)白绢病为害块根,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积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马兜铃凤蝶幼虫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叶片和茎,可喷90%敌百虫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开始化蛹,可人工捕。 (3)金裳凤蝶幼虫零星为害,防治方法同马兜铃凤蝶。(4)裂爪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以4-…
  • 天麻

    …及种皮组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发芽非常困难。种子萌发阶段必须与紫萁小菇一类共生萌发菌建立共生营养关系,种子才能萌发。可采用树叶菌床法或伴菌播种法播种。 田间管理 主要是防旱、防涝和防冻。 病虫害防治 块茎腐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要严格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培养菌枝、菌种时,菌种一定要纯;加大接菌量,抑制杂菌生长。 性状 性状鉴定 块茎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长5-12cm,宽2-…
  • 麦饭石

    …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 味甘 温 味甘,性温;归肝、胃、肾经 解毒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寿。 <p>痈疽发背,痤疮,湿疹,脚气,痱子,手指皲裂,黄褐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高血压,老年性血管硬化,肿瘤,尿路结石。</p> <p>麦饭石,中药名。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
  • 贯众

    …一至二小时服,十至十二岁,一次服四丸;十三至十六岁,服六丸;十六岁以上服八丸。(《浙江医学》2(9):384,1961) ③治钩虫病:贯众三两,苦楝皮、山紫苏、土荆芥各五钱。煎汤,成人-次服用。(《中医杂志》(3):3,1959) ④解一切诸热毒,或中食毒、酒毒、药毒等:贯众、黄连、甘草各三钱,骆驼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水调下。(《普济方》贯众散) ⑤治疮疹出快肥红:贯众一两(拣,洗净,焙…
  • 牛蒡子

    …,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济方》启关散) ⑤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⑥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⑦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⑧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