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食无如损节奇,视其轻重法何为,

欲求陈莝谁将去,消导不行攻取之。

《内经》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东垣先生解云:饮者,无形之气也;食者,有形之血也。由此推之,乳为血所化,饮之类也。乳食之类,宜有辨矣,幼科消乳丸有三棱、莪术,误也。

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留中焦不化而成病者,必发热恶食,或噫气作酸,或恶闻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出酸气,或气短痞闷,或腹痛啼哭,此皆伤食之候也,方见伤食之证。不必悉具,便宜损之。损之者,谓姑止之,勿与食也,使其自消。所谓伤之轻者,损谷自愈也。损之不减,则用胃苓丸以调之。调之者,调其脾胃,使乳谷自消化也。调之不减,则用保和丸以导之。导之者,谓腐化乳食,导之使去,勿留胃中也。导之不去,败攻下之。轻则枳朴大黄丸,重则备急丸主之。

枳朴大黄丸

枳实、炒,厚朴、姜汁炒,大黄、酒蒸,各等分。槟榔,减半。

共细末,神曲糊丸,黍米大,量儿减加,姜汤下。

备急丸

大黄,巴豆、去膜,干姜,等分。

须得精新好药,研末炼蜜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量儿加减,白汤下。

凡用消导攻取之药,必的见其所伤之物,则胃气不伤而食物去,却无遗毒矣。故伤热物者,如酒肉、湿面、辛辣之类,则以枳实、青皮、黄连、大黄、牵牛主之。伤冷物者,如瓜果、冰水。豆粉之类,则以丁香、木香、砂仁、苹果、巴豆治之。又如山植之消肉食,神曲、麦芽之消谷食,半夏、干姜之消菜果生冷,各有所宜也。苟不问寒热,而以寒治寒,以热治热,则所伤之物虽去,而偏寒偏热之药性留于胃者,或为热中,或为寒中,作儿终身之害者,皆一时之误也。

小儿伤食,最关利害,父母不可轻忽,医人不可粗率也。如弃而不治,则成积癖;治之失法,则成疳痨.故儿之强壮者,脾胃素实,恃其能食,父母纵之,以致太过,停留不化,此乃食伤脾胃,真伤食也,可用前法治之。如小儿之怯弱者,脾胃素虚,所食亦少,或因少加,则必停蓄不化,此乃脾虚不能消谷,转运迟耳,非其伤食也,治以前法则误矣,宜用养脾丸主之。

小儿易虚易实者也,如使壮实①者,纵其口腹。则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而实者亦虚矣。其虚怯者,节饮食则脾胃无伤,谷气渐长,而虚者可实矣。

①壮实:原作“壮食”,据忠信堂本改。

胃苓散之方,如五苓散之利水,平胃散之消谷,可以调理脾胃,可以消导饮食,城小儿之要药也。如伤食又感风寒者,此内伤夹外感也。不吐泻者,谓之夹食伤寒,先解其表,宜藿香正气散主之;表解后,攻其食积.枳朴大黄丸。有吐泻者,谓之霍乱,宜藿香正气散主之。详见感冒四气。如伤食发热变惊风者,先去食积,使食去热除而搐自止,宜加减宣风散主之;发搐者,人参羌活散。详见惊风。

宣风散

槟榔、二个,草果仁,陈皮,各半两。黑牵牛生、熟各半,二两。大枳实,五枚。大黄,一两。

共末,每半钱,蜜汤调服。

人参羌活散

柴胡,防风,天麻,前胡,人参,川芎,当归,枳壳,茯苓,羌活,桔梗,甘草,蝉退,各等分。

未,薄荷同煎服。

伤食或吐或泻,则其所伤之物去矣,只以肥儿丸调之,和其胃气,或钱氏之异功散,蜜汤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