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

  石蜜

  石蜜 味甘,平,无毒,微温。主心腹邪气,诸惊痫 ,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 ,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石饴。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陶隐居云: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酸,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

  又木蜜,呼为食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树空及人家养作之者亦白而浓浓味美。凡蜂作蜜,皆须人小便以酿诸花,乃得和熟,状似作饴须 也。又有土蜜,于土中作之,色青白,味酸。今出晋安檀崖者多土蜜,云最胜。出东阳临海诸处多木蜜。出于潜、怀安诸县多崖蜜。

  亦有杂木及人家养者。例皆被添,殆无淳者,必须亲自看取之,乃无杂尔。且又多被煎煮,其江南向西诸蜜,皆是木蜜,添杂最多,不可为药用。道家丸饵,莫不须之。仙方:亦单炼服尔。今京下白蜜如凝酥,甘美耐久,全不用江南者。说者今自有以水牛乳煎沙糖作者,亦名石蜜。此既蜂作,宜去石字。后条蜡蜜,宜单称尔。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蜜,主牙齿疳 ,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按寻常蜜,亦有木中作者,亦有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土中;南方:地湿,多在木中。各随土地所宜而生,其蜜一也。崖蜜别是一蜂,如陶所说出南方:岩岭间,生悬崖上,蜂大如虻,房着岩窟,以长竿刺令蜜出,承取之,应未博闻。今云石蜜,正是岩蜜也,宜改为岩字。甘蔗、石蜜,别出《本经》。张司空云:远方:山郡幽僻处出蜜,所着 岩石壁,非攀缘所及。唯于山顶,篮舆自悬挂下,遂得采取。

  蜂去余蜡着石,鸟雀群飞来啄之尽。至春蜂归如故,人亦占护其处。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苦。主目热。蜂衔黄连花作之。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凝脂,亦梨花作之,各逐所出。药性论云:白蜜,君。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浆,顿服一碗止;又生姜汁、蜜各一合,水和顿服之。又常服,面如花红,神仙方:中甚贵。治口疮,浸大青叶含之。

  图经曰:蜜(《本经》作石蜜,苏恭云当去石字),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中,今川蜀、江南、岭南皆有之。蜡、白蜡,生武都山谷,出于蜜房木石间,今处处有之,而宣、歙、唐、邓、伊芳洛间尤多。石蜜即崖蜜也。其蜂黑色,似虻,作房于岩崖高峻处,或石窟中,人不可到。但以长竿刺令蜜出,以物承之,多者至三、四石,味酸,色绿,入药胜于它蜜。张司空云:远方:山郡幽僻僻出蜜,所着绝岩石壁,非攀缘所及,唯于山顶篮舆,自垂挂下,遂得采取。蜂去余蜡着石,有鸟如雀,群飞来,啄之殆尽,至春蜂归如旧,人亦占护其处,谓之蜜塞。其鸟谓之灵雀。其蜜即今之石蜜也。食蜜有两种,一种在山林木上作房,一种人家作窠槛收养之,其蜂甚小而微黄,蜜皆浓浓而味美。又近世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小苦。雍、洛间有梨花蜜,如凝脂。亳州太清宫有桧花蜜,色小赤。南京柘城县有何首乌蜜,色更赤。并以蜂采其花作之,各随其花色,而性之温凉亦相近也。蜡,蜜脾底也,初时香嫩,重煮治乃成。药家应用白蜡,更须煎炼,水中烊十数过即白。古人荒岁多食蜡以度饥。欲啖当合大枣咀嚼,即易烂也。刘禹锡《传信方》云:甘少府治脚转筋,兼暴风,通身水冷如瘫缓者,取蜡半斤,以旧帛 绢,并得约阔五、六寸,看所患大小加减阔狭,先销蜡涂于帛上,看冷热,但不过烧人,便承热缠脚,仍须当脚心便着袜裹脚,待冷即便易之,亦治心躁惊悸。

  如觉是风毒,兼裹两手心。

  食疗微温。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气。益中止痛,解毒。能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闷,不能饮食。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则生捣地黄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又,长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贵此物。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又能止肠 ,除口疮,明耳目,久服不饥。又,点目中热膜,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又,治癞,可取白蜜一斤,生姜二斤捣取汁。先秤铜铛,令知斤两,即下蜜于铛中消之。又秤,知斤两,下姜汁于蜜中,微火煎,令姜汁尽。秤蜜,斤两在即休,药已成矣。患三十年癞者,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饮任下。忌生冷、醋、滑臭物。功用甚多,世人众委,不能一一具之。雷公云: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或一分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外台秘要:比岁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数日必死。瘥后疮瘢黯,一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建武中,南阳击虏,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疗之,方:取好蜜通摩疮上,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又方:阴头生疮。以蜜煎甘草涂之,瘥。肘后方: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蜜和干姜末鱼骨鲠、杂物鲠。以好蜜匕抄,稍稍服之,令下。又方:误吞钱。炼服二升,即出矣。又方:汤火灼蜜涂毛孔中,即生黑者。发不生,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生黑者。又方:肛门主肺,肺热即肛塞肿重。须臾通泄。又方:治中热油烧外痛,以白蜜涂之。孙真人食忌云:七月勿食生蜜,若食则暴下,发霍乱。取白蜜和茯苓末涂之,七日便瘥矣。食医心镜:主噫不下食。取崖蜜含,微微咽下利方》同。伤寒类要:阳明病,自汁者,若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虽尔,不可攻之。取蜜七合,于铜器中微火煎可丸,捻作一挺,如指许大,少炼过,熟水温调服,即止。

  衍义曰:石蜜,《嘉 本草》石蜜收虫鱼部中,又见果部。新书取苏恭说,直将石字不用。

  石蜜既自有本条,煎炼亦自有法,今人谓之乳糖,则虫部石蜜自是差误,不当更言石蜜也。

  《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无疑。去古既远,亦文本传写之误,故今人尚言白沙蜜。盖经久则陈白而沙,新收者唯稀而黄。次条蜜蜡故须别立目,盖是蜜之房,攻治亦别。至如白蜡,又附于蜜蜡之下,此又误矣。本草是续上文叙蜜蜡之用,及《注》所出州土,不当更分之为二。何者?白蜡本条中盖不言性味,只是言其色白尔。既有黄白二色,今只言白蜡,是取蜡之精英者,在黄蜡直置而不言。黄则蜡陈,白则蜡新,亦是。蜜取陈,蜡取新也。《唐注》云:除蜜字为佳。今详之:蜜字不可除,除之即不显蜡自何处来。山蜜多石中,或古木中,有经三、二年,或一得而取之,气味醇浓。人家窠槛中蓄养者,则一岁春秋二取之。取之既数,则蜜居房中日少,气味不足,所以不逮陈白者日月足也。虽收之,才过夏亦酸坏。若龛于井中近水处,则免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虽无毒,多食亦生诸风。

  

  蜂子

  蜂子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

  大黄蜂子

   主心腹胀满痛,干呕,轻身益气。

  土蜂子

   主痈肿,嗌(音益)喉也痛。一名蜚零。生武都山谷。畏黄芩、芍药、牡蛎。

  陶隐居云:前直云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又,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黄蜂则人家屋上者及 (音候) 蜂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蜂子,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此即蜜房中白如蛹者。其穴居者名土蜂,最大,螫人至死,其子亦大、白,功用同蜜蜂子也。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按土蜂赤黑色,有毒。利大小便,治妇人带下病等。又有食之者,须以冬瓜及苦 、生姜、紫苏,以制其毒也。

  图经曰:蜂,《本经》有蜂子、黄蜂、土蜂,而土蜂下云:生武都山谷,今处处皆有之。

  蜂子,即蜜蜂子也。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大黄蜂子,即人家屋上作房及大木间 (音候)

  (音娄)蜂子也。岭南人亦作馔食之。蜂并黄色,比蜜蜂更大。土蜂子,即穴土居者,其蜂最大,螫人或至死。凡用蜂子,并取头足未成者佳。谨按《岭表录异》载宣、歙人取蜂子法,大蜂结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数百层,土人采时,须以草衣蔽体,以捍其毒螫,复以烟火熏散蜂母,乃敢攀缘崖木,断其蒂。一房蜂子或五、六斗至一石,以盐炒曝干,寄入京洛,以为方物。然房中蜂子,三分之一翅足已成,则不堪用。详此木上作房,盖 类也。而今宣城蜂子乃掘地取之,似土蜂也。故郭璞注《尔雅》土蜂云: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马蜂。荆、巴间呼为 (音惮)。又注木蜂云:似土蜂而小,在木上作房,江东人亦呼木蜂,人食其子。然则二蜂子皆可食久矣。大抵蜂类皆同科,其性效不相远矣。

  礼记曰爵、 、蜩、范,注云:蜩,蝉也。范,蜂也。

  

  蜜蜡

  味甘,微温,无毒。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

  白蜡

   疗久泄 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久服轻身不饥。生武都山谷,生于蜜房、木陶隐居云:此蜜蜡尔,生于蜜中,故谓蜜蜡。蜂皆先以此为蜜跖(音只),煎蜜亦得之,初时极香软。人更煮炼,或加少醋、酒,便黄赤,以作烛色为好。今药家皆应用白蜡,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曝百日许,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纳水中十余过,亦白。俗方:唯以合疗下丸,而《仙经》断谷最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饥也。唐本注云:除蜜字为佳,蜜已见石蜜条中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白蜡,使,味甘,平,无毒。主妊孕妇人胎蜡如鸡子大,煎消三、五沸,美酒半斤投之,服之瘥。主白发,镊去,消蜡点孔中,即生黑者。和松脂、杏仁、枣肉、茯苓等分合成,食后服五十丸,便不饥,功用甚多。又云:主下痢脓血。

  图经文具石蜜条下。

  葛氏方:治犬咬人重发。疗之火炙蜡,灌入疮中。又方:治狐尿刺入肿痛。用热蜡着疮中,又烟方:湖南押衙颜思退传:头风掣疼。蜡二斤,盐半斤相和,于 罗中熔令相入,捏作一兜鍪,势可合脑大小。搭头至额,头痛立止。集验方: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姚和众:治小儿脚冻,如有疮,即浓煎蜡,涂之。

  衍义文具石蜜条下。

  

  牡蛎

  牡蛎 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一名蛎蛤,一名牡蛤。生东海池泽。采无时。(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吴茱萸、辛荑。)

  陶隐居云:是百岁雕所化。以十一月采为好。去肉,二百日成。今出东海、永嘉、晋安皆好。道家方:以左顾者是雄,故名牡蛎,右顾则牝蛎尔。生着石,皆以口在上,举以腹向南视之但多右顾,不用尔。丹方:以泥釜,皆除其甲口,只取 如粉处尔。俗用亦如之,彼海人皆以泥煮盐釜,耐水火而不破漏。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牡蛎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肉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

  肉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天生万物皆有牝牡。唯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言牡者,应是雄者。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又有KT(音樗)蛎,形短,不入药用。《图经》云:海中蚌属,以牡者良。今莱州昌阳县海中多有,二月、三月采之。药性论云:牡蛎,君。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时气。主鬼交精出,病患虚而多热,加用之,并地黄、小草。孟诜云:牡蛎火上炙令沸,去壳食之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又,药家比来取左顾者,若食之即不拣左右也,可长服之,海族之中唯此物最贵,北人不识,不能表其味尔。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

  图经曰:牡蛎,生东海池泽,今海旁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此物附石而生,块相连如房,故名蛎房(读如阿房之房)。一名蚝山。晋安人呼为蚝莆。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人取之,皆凿房以烈火逼开之,挑取其肉,而其壳左顾者雄,右顾者则牝蛎耳。或曰以尖头为左顾。大抵以大者为贵,十一月采左顾者入药。南人以其肉当食品。其味尤美好,更有益,兼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海族之最可贵者也。

  海药云按《广州记》云:出南海水中。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入丸散中用。雷公云:有石牡蛎、石鱼蛎、真海牡蛎。石牡蛎者,头边背大,小甲沙石,真似牡试之,随手走起可认真。是万年珀,号曰 ,用之妙。凡修事,先用二十个,东流水、盐一两,煮一伏时,后入火中烧令通赤,然后入钵中研如粉用也。肘后方: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经验方: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于腊日、端午日,黄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只两服瘥。又方:治一切丈夫、妇人瘰 经效。牡蛎用炭一秤, 通赤取出,于湿地上用纸衬,出火毒一宿,取四两,玄参三两,都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梧桐子。早晚食后、临卧各三十丸,酒服。药将服尽, 子亦除根本。又方:除盗汗及阴汗。牡蛎为末,有汗处粉之。胜金方:治甲疽,弩肉裹甲,脓血疼痛不瘥。牡蛎头浓处,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研殿花酒调下。如痈盛已溃者,以末敷之,仍更服药,并一日三服。

  初虞世治瘰 发颈项,破、未破甚效如神。牡蛎四两,甘草二两,为末。每服一大钱,食后腊茶同点,日二。又方:治水 偏大,上下不定疼痛。牡蛎不限多少,盐泥固济,炭三斤,令火尽,冷取二两,干姜一两炮,又为细末,用冷水调稀稠得所,涂病处,小便大利即愈。集验方:治痈,一切肿未成脓,拔毒。牡蛎白者为细末,水调,涂干更涂。伤寒类要:疗髓疽,日KT深,嗜卧。牡蛎、泽泻主之。

  衍义曰:牡蛎须烧为粉用,兼以麻黄根等分同捣,研为极细末,粉盗汗及阴汗。本方:使生者,则自从本方。左顾,《经》中本不言,只从陶隐居说。其《酉阳杂俎》已言:牡蛎言牡,非牝口在左者为左顾。此物本无目,如此,焉得更有顾盼也。

  

  龟甲

  味咸、甘,平,有毒。主漏下赤白,破症瘕 (音皆)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音信)不合,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轻身不饥。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一名神屋。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勿令中湿,中湿即有毒。(恶沙参、蜚蠊。)

  陶隐居云:此用水中神龟,长一尺二寸者为善。厌可以供卜,壳可以充药,亦入仙方。

  用之当炙。生龟溺甚疗久嗽,亦断疟。肉作羹 ,大补而多神灵,不可轻杀。书家载之甚多,此不具说也。唐本注云:龟,取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瘥。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图经》云:江、河、湖水龟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浓,色分明,并堪卜,其入药者得便堪用。今所在皆有,肉亦堪酿酒也。萧炳云:壳主风脚弱,炙之,末,酒服。药性论云:龟甲,畏狗胆,无毒。烧灰治小儿头疮不燥。骨带入山令人不迷。血治脱肛。灰亦治脱肛。日华子云:卜龟小者,腹下可卜,钻遍者,名败龟。治血麻痹。

  入药酥炙用,又名败将。

  图经文具秦龟条下。

  食疗云:温,味酸。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 折。又,骨带入山林中,令人不迷路。

  其食下赤白,崩中,小儿囟不合,破症瘕, 疟,疗五痔,阴蚀,湿痹,女子阴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良。又,以前都用水中龟,不用啖蛇龟。五月五日取头干末服之,亦令人长远入山不迷。又方:卜师处钻了者,涂酥炙,细罗,酒下二钱,疗风疾。肘后方:治卒得咳嗽。

  生龟三枚,治如食法,去肠,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渍曲,酿米四升如常法,熟饮二升,令尽此,则永断。经验方:治产后产前痢。败龟一枚,用米醋炙,捣为末,米饮调下。孙真人云:治小儿龟背。以龟尿摩胸背上,瘥。孙真人食忌十二月勿食龟肉,损命,不可辄食,杀子母秘录::令子易产。烧龟甲末,酒服方寸匕。抱朴子云:千岁灵龟五色具焉,其雄额上两骨起似角,以羊血浴之,乃剔取其甲,炙捣,服方寸匕,日三尽一具。

  衍义文具秦龟条下。

  

  秦龟

  秦龟 味苦,无毒。主除湿痹气,身重,四肢关节不可动摇。生山之阴土中。二月、八月取。

  陶隐居云:此即山中龟不入水者。形大小无定,方药不甚用。龟类虽多,入药正有两种尔。又有鸯龟,小狭长尾,乃言疗蛇毒,以其食蛇故也。用以卜则吉凶正反,带秦龟前 (乃到切)骨,令人入山不迷。广州有 (子夷切) (以规切),其血甚疗俚人毒箭伤。唐本注云: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荆楚之间谓之呷蛇龟也。秦龟即 是,更无别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龟溺,主耳聋,滴耳中瘥。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江南、岭南并有。冬月藏土中,春夏秋即游溪谷。今据《尔雅》,摄龟,即小龟也。腹下曲折,能自开闭,好食蛇,江东呼为陵龟,即夹蛇龟也。又灵龟出涪陵郡,大甲可以卜,似玳瑁,即 龟也。一名灵。能鸣,今苏言秦龟即 ,非为通论。且陶注: 但疗箭毒,则与《本经》主治不同。

  入水者,而云秦龟应以地名为别故也。陈藏器云:苏云秦龟即是。按 生海水中,生山阴者非 矣。今秦龟是山中大龟,如碑下者。食草根、竹笋,深山谷有之,卜人取以占山泽。汉书十朋有山龟,即是此也。揭取甲,亦如 堪饰器物。

  陈土良云: 龟腹下横折,秦人呼 ,山龟是也。肉寒,有毒。主筋脉。凡扑损,便取血作酒食。肉生研浓涂,立效。日华子云: ,平,微毒。治中刀箭闷绝,刺血饮便瘥。皮甲名 皮,治血疾,若无生血,煎汁代之,亦可宝装饰物。又云:夹蛇龟,小,黑,中心折者无用,不可食。肉可生捣 敷蛇毒。

  图经曰:秦龟,山中龟,不入水者是也,生山之阴土中。或云秦以地称,云生山之阴者是,秦山中龟,其形大小无定,大者有如碑跌,食草根、竹萌,冬月藏土中,至春而出,游山谷中。

  今市肆间人或畜养为玩,至冬而埋土穴中。然药中稀用,卜人亦取以占山泽,揭取其甲,亦堪饰器物。《尔雅》所谓山龟者,岂是此欤。水中龟,其骨白而浓,色至分明,所以供卜人及入药用,以长一尺二寸为善。《尔雅》亦有水龟,又一种 龟,小狭长尾,腹下有横折,见蛇则呷而食之,江东人谓之陵龟,即《尔雅》所谓小龟也,亦入药用,能疗蛇毒。又一种(子夷切) (以规切),大甲,可以卜,即《尔雅》所谓灵龟也。陶、苏以此为秦龟。

  按:《岭表录异》云: ,俗谓之兹夷,盖山龟之大者,人立背上,可负而行。潮、循间甚多,乡人取壳,以生得全者为贵。初用木楔其肉,龟被楚毒,鸣吼如牛,声动山谷,工人以其甲通明黄色者,煮拍陷玳瑁为器,今所谓龟筒者是也。据此乃别是一种山龟,未必是此秦龟也。其入药亦以生脱者为上。凡龟之类甚多,而时人罕复遍识,盖近世货币所不用,而知卜术者亦稀,唯医方:时用龟甲,故尔弗贵矣。方:书中又多用败龟,取钻灼之多者,一名漏天机。一说,入药须用神龟,神龟底壳当心前,有一处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是矣。其头方,壳圆,脚分别也。又,药中用龟尿,最难得。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其说云:道士陈钊,言龟之性妒,而与蛇交,或雌蛇至,有相趁斗噬,力小者或至毙。采时取雄龟,于瓷碗中,或小盘中置之,于后以鉴照,龟既见鉴中影,往往氵㸒发而失尿,急以物收取。又以纸炷火上 热,以点其尻,亦致失尿,然不及鉴照之快也。

  陈藏器 ,秦龟注:陶云广州有 ,其血主俚人毒箭。按 ,人被毒箭伤,烦闷欲死者。剖取血敷伤处,此是焦铜及螯汁毒,南人多养用之,似龟,生海边。有甲纹,堪为物饰。海药云谨按《正经》云:生在广州山谷。其壳,味带苦,治妇人赤白漏下,破积症,顽风冷痹,关节气壅,或经卜者更妙。凡甲炙令黄,然后入药中。抱朴子, 龟啖蛇,南从皆带龟之尾以辟蛇。蛇中人,刮此物以敷之,其疮亦使愈。

  衍义曰:秦龟,即生于秦者。秦地山中多老龟,极大而寿。龟甲即非只秦地有,四方:皆有之,但取秦地所出,大者为胜。今河北独流钓台甚多。取龟筒治疗,亦入众药。只此二种,各逐本条,以其灵于物,方:家故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珍珠

  珍珠 寒,无毒。主手足皮肤逆胪,镇心。绵裹塞耳,主聋。敷面令人润泽好颜色。粉点目中,主肤翳障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珍珠,君。治眼中翳障白膜,七宝散用磨翳障,亦能坠痰。日华子云:珍珠子,安心,明目,驻颜色也。

  图经曰:珍珠,《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珠牡(俗谓之珠母)。

  珠牡,蚌类也。按《岭表录异》: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每岁刺史亲监珠户入池采老蚌,割取珠以充贡。池虽在海上,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

  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之,往往得细珠如米者。乃知此池之蚌,随大小皆有珠矣。而今取珠牡,云得之海旁,不必是珠池中也。其北海珠蚌,种类小别。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但不常有,其珠亦不甚光莹,药中不堪用。又:蚌属中有一种似江珧者,其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入药须用新完未经钻缀者为佳。

  海药云谨按《正经》云:生南海,石决明产出也。主明目,除面 ,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儿子麸豆疮入眼。蜀中西路女瓜亦出珍珠,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彩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为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腑腑。雷公以牡蛎约重四、五斤以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 令稳,然后着珍珠于上了,方:下锉了三件细,以绢罗重重筛过,却更研二丸下了,用。凡使,要不伤破及钻透者,方可用也。外台秘要:疗子死腹中方,珍珠二两,为末,酒调服尽,立出。千金方:治儿胞衣不出,苦酒服珍珠末一珠末以鸡冠血和丸小豆大,以三、四粒纳口中。又方:主镇安魂魄,珠蜜方:炼珍珠如大豆,以蜜一蚬壳,和一服与一豆许,日三。大宜小儿矣。抱朴子:珍珠径寸以上可服,服之可以长久。

  酪浆渍之绝谷得长生。

  衍义曰:珍珠,小儿惊热药中多用。河北圹泺中,亦有围及寸者,色多微红,珠母与廉州珠母不相类。但清水急流处,其色光白;水浊及不流处,其色暗。余如《经》。

  

  玳瑁

  玳瑁 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俚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大如帽,似龟,甲中有纹。生岭南海畔山水间。(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士良云:玳瑁,身似龟,首觜如鹦鹉。肉,平。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脾,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甲壳亦似肉,同疗心风邪,解烦热。

  日华子云: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等疾。

  图经曰:玳瑁,生岭南山水间,今亦出广南。盖龟类也。唯腹、背甲皆有红点斑纹,其大者有如盘。入药须生者乃灵,带之亦可以辟蛊毒。凡遇饮食有毒,则必自摇动,死者则不能,神矣。昔唐嗣薛王之镇南海,海人有献生玳瑁者,王令揭取上甲二小片,系于左臂,欲以辟毒。玳瑁甚被楚毒,复养于使宅后池,伺其揭处复生,还遣送旧处,并无伤矣。今人多用杂龟筒作器皿,皆杀取之。又经煮拍,生者殊不易得。顷有自岭表罢官,得生玳瑁畜养且久,携以北归,北人多有识者。又有一种 ,亦玳瑁之类也。其形如笠,四足缦胡无指,其甲有黑珠,纹彩亦好,但薄而色浅,不任作器,唯堪贴饰耳。今人谓之 皮,不入药用。

  陈藏器云:大如扇,似龟,甲有纹,余并同。杨氏产乳:疗中蛊毒。生玳瑁以水磨如浓饮,服一盏即解。

  衍义曰:玳瑁,治心经风热,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矣,与生熟犀其义同。

  

  桑螵蛸

  桑螵蛸 味咸、甘,平,无毒。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又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一名蚀 (音尤)

  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蒸之,当火炙。不尔,令人泄。(得龙骨,疗泄精。畏旋复花。)

  陶隐居云:俗呼螳螂为 (音石)螂,逢树便产,以桑上者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气。

  市人恐非真,皆令合枝断取之尔,伪者亦以胶着桑枝之上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此物多在小桑树上,丛荆棘间,并螳螂卵也,三月、四月中,一枝出小螳螂数百枚。以热浆水浸之一伏时,焙干,于柳木灰中炮令黄色用之。药性论云:桑螵蛸,臣,畏戴椹。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热,空心食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

  图经云桑螵蛸,螳螂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螳螂逢木便产,一枚出子百数,多在小木荆棘间,桑上者兼得桑皮之津气,故以为佳。而市之货者,多非真。须连枝折之为验。然伪者亦能以胶着桑枝上,入药不宜也。三月、四月采。蒸过收之,亦火炙,不尔则令人泄。一法:采得便以热浆水浸一伏时,焙干,更于柳木灰中,炮令黄用之。《尔雅》云:莫貉(户各切),螳螂蛑。郭璞云:螗螂,有斧虫,江东呼为石螂。又云:不过,(丁郎切) (息详切)。 螳螂别名也。其子蜱(音裨)蛸(音萧),一名 (普莫切)

  (音焦)

  , 卵也。古今方:漏精及主风药中,多用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诸杂树上生者,螺螺不入药中用。凡采觅须桑树东畔枝上者,采得去核子治底半字螵蛸十二枚,捣为散,分作两服,米饮下。《杨氏产乳》同。又方:疗小便不通及胞转。桑螵蛸捣末,米饮服方寸匕,日三。

  衍义曰:桑螵蛸,自采者真,市中所售者,恐不得尽皆桑上者。《蜀本·图经》浸炮之法,不若略蒸过为佳。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亦白,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劳得之。今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安神魂,定心忐,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如无桑上者,即用余者,仍须以炙桑白皮佐之,量多少,可也。盖桑白皮行水,意以接螵蛸就肾经。用桑螵蛸之意如此,然治男女虚损,益精,阴痿,梦失精,遗溺,疝瘕,小便白浊,肾衰不可阙也。

  

  石决明

  石决明 味咸,平,无毒。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轻身。生南海。

  陶隐居云:俗云是紫贝,定小异,亦难得。又云是鳆(步角切)鱼甲,附石生,大者如手,明耀五色,内亦含珠。人今皆水渍紫贝,以熨眼,颇能明。此一种,本亦附见在决明条,甲既是异类,今为副品也。唐本注云:此物是鳆鱼甲也,附石生,状如蛤,唯一片无对、七孔者良。今俗用者紫贝,全别,非此类也。今注:石决明,生广州海畔。壳大者如手,小者如三、两指,其肉,南人皆啖之,亦取其壳,以水渍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孔以上者不佳,谓是紫贝及鳆鱼甲,并误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石决明,寒。又注云:鳆鱼,主咳嗽,啖之明目。又《图经》云:今出莱州,即墨县南海内。三月、四月采之。日华子云:石决明,凉,明目。壳磨障翳。亦名九孔螺也。

  图经曰:石决明,生南海,今岭南州郡及莱州皆有之。旧说,或以为紫贝,或以鳆鱼甲。

  按:紫贝即今人砑螺,古人用以为货币者,殊非此类。鳆鱼,王莽所食者,一边着石,光明可爱,自是一种,与决明相近耳。决明壳大如手,小者三、两指,海人亦啖其肉,亦取其壳,渍水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采无时。

  海药云: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并良。凡用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处,并粗皮了,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雷公云:凡使,即是珍珠母也,先去上粗皮,用盐并东流水于大瓷器中,煮一伏时了,漉出拭干,捣为末,研如粉,却入锅子中,再用五花皮、地榆、阿胶三件,更用东流水于瓷器中,如此淘之三度,待干,再研一万匝,方:入药中用。凡修事五两,以盐半分,取则第二度煮,用地榆、五花皮、阿胶各十两。服之十两,永不得食山桃,令人丧目也。胜金方:治小肠五淋。石决明去粗皮甲,捣研细,右件药如有软硬物淋,即添朽木细末,熟水调下二钱匕服。

  衍义曰:石决明,《经》云:味咸,即是肉也。人采肉以供馔,及干致都下,北人遂为珍味。肉与壳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壳研,水飞,点磨外障翳,登、莱州甚多。

  

  海蛤

  海蛤 味苦、咸,平,无毒。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疗阴痿。一名魁蛤。生东海。(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唐本注云:此物以细如巨胜,润泽光净者好,有粗如半杏仁者,不入药用。亦谓为豚耳蛤,粗恶不堪也。今按别本注云:雁腹中出者极光润,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粗者如半片郁李仁,不任用,亦名豚耳。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莱州即墨县南海沙湍中。四月、五月采,淘沙取之。当以半天河煮五十刻,然后以枸杞子汁和, 竹筒盛,蒸一伏时;勿用游波虫骨,似海蛤而面上无光,误食之令人狂眩,用醋蜜解之即愈。吴氏云:海蛤,神农:苦。歧伯:甘。扁鹊:咸。大节头有纹,纹如磨齿。采无时。萧炳云:止消渴,润五脏,治服丹石人有疮。药性论云:海蚧亦白海蛤,臣。亦名紫薇。味咸,有小毒。能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主治项下瘤瘿。日华子云: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此即鲜蛤子。雁食后粪中出,有纹彩者为文蛤,无纹彩者为海蛤。

  乡人又多将海岸边烂蛤壳,被风涛打磨莹滑者,伪作之。

  图经曰:海蛤、文蛤,并生东海,今登、莱、沧州皆有之。陶隐居以细如巨胜,润泽光净者为为海蛤是海中烂壳,久为风波涛洗,自然圆净,此有大小而久远者为佳,不必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烂时壳,犹有纹理者,此乃新旧不同,正一物而二名也。然海蛤难得真烂久者。海人多以它蛤壳经风涛摩荡莹滑者伪作之,殊无力。又有一种游波骨,极类海蛤,但少莹泽,误食之令人狂眩,用醋、蜜解之则愈。《本经》海蛤一名魁蛤。又别有魁蛤条云:形正圆,两头空,表有纹,乃别是一种也。按:《说文》曰:千岁燕化为海蛤,魁蛤即是伏翼所化,故一名伏老。并采无时。张仲景《伤寒论》曰:病在阳,应以汗解,反以冷水 之,若水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皮上粟起,意欲水,反不渴者,文蛤散主之。文蛤五两,一味捣筛,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此方:医家多用,殊效。

  雷公云:凡使,勿用游波蕈骨,其虫骨真似海蛤,只是无面上光。其虫骨误饵之,令人狂走,事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出,于东流水中淘三遍,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衍义曰:海蛤、文蛤,陈藏器所说是。今海中无雁,岂有食蛤粪出者?若蛤壳中有肉时,尚可食,肉既无,焉得更有粪中过数多者?必为其皆无廉棱,乃有是说。殊不知风浪日夕淘汰,故如是。治伤寒汗不溜,搐却手脚,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为末,酒糊和丸,大一寸许,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定。于暖室中,取热水浸脚至膝上,久则水温,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知为度。

  

  文蛤

  味咸,平,无毒。主恶疮,蚀五痔,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 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东海。表有纹,取无时。

  陶隐居云:海蛤至滑泽,云从雁屎中得之,二、三十过方为良。今人多取相 ,令磨荡似之尔。文蛤小大而有紫斑,此既异类而同条,若别之,则数多,今以为附见,而在副品限也。

  凡有四物如此。唐本注云:文蛤,大者圆三寸,小者圆五、六分。若今妇人以置胭脂者,殊非海蛤之类也。夫天地间物,无非天地间用,岂限其数为正副耶!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海蛤,主水 。取二两先研三日,汉防己、枣肉、杏仁二两,葶苈子六两,熬研成脂为丸,一服十丸,利下水。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背上有斑纹者,今出莱州掖县南海中,三月中旬采。萧炳云:出密州。陶隐居云:按海蛤,是海中烂壳,久在泥沙,风波淘漉,自然圆净,有大有小,以小者久远为佳,亦非一一从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烂时壳,犹有纹者。此乃新旧为名,二物元同一类。假如雁食蛤壳,岂择纹与不纹。苏恭此言殊为未达,至如烂蚬蚌壳,亦有所主,与生不同。陶云副品,正其宜矣。《说文》曰:千岁燕化为海蛤,一名伏老,伏翼化为,今亦生子滋长也。

  图经文具海蛤条下。

  千金翼:治急疳蚀口鼻数日尽,欲死。烧文蛤灰,腊月脂和,涂之。

  衍义文具海蛤条下。

  

  魁蛤

  味甘,平,无毒。主痿痹,泄痢便脓血。一名魁陆,一名活东。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纹,取无时。

  陶隐居云:形似纺 (音狂),小狭长,外有纵横纹理,云是老蝙蝠化为,用之至少。

  而《本经》海蛤,一名魁蛤,与此为异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形圆长,似大腹槟榔,两头有孔,今出莱州。

  图经文具海蛤条下。

  食疗寒。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疮肿及热毒所生也。

  

  蠡(音礼)鱼

  蠡(音礼)鱼 味甘,寒,无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疗五痔,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音盘)白。一名 (音铜)鱼。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陶隐居云:今皆作鳢字,旧言是公蛎蛇所变,然亦有相生者。至难死,犹有蛇性。合小豆白煮以疗肿满,甚效。唐本注云:《别录》云,肠及肝,主久败疮中虫。诸鱼灰,并主哽噎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鳢鱼,下大小便,拥塞气。又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之,效。

  又:以大者洗去泥,开肚,以胡椒末半两,切大蒜三两颗,纳鱼腹中缝合,并和小豆一升煮之。

  临熟下萝卜三、五颗如指大,切葱一握,煮熟。空腹服之,并豆等强饱,尽食之。至夜即泄气无限,三、五日更一顿。下一切恶气。又十二月作酱良也。日华子云:鳢鱼肠,以五味炙贴痔 及 ,良久虫出,即去之。诸鱼中,唯此胆甘,可食。

  图经曰:蠡(通作鳢字)鱼,生九江池泽,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以为公蛎蛇所变,至难死,犹有蛇性。谨按《尔雅》:鳢,鲩。郭璞注云:鳢, (音同)也。释者曰:鳢,鲩也。《诗·小雅》云:鱼丽于 ,鲂鳢。《毛传》云:鳢,鲩也。《正义》云:诸本或作鳢, (音重)

  也。陆机谓鲩即鳢鱼也,似鳢,狭而浓,今京东人犹呼 鱼,其实一类也。据上所说,则似今俗间所谓黑鳢鱼者,亦至难死,形近蛇类,浙中人多食之。然《本经》着鳢鱼,主湿痹下水,而黑鳢鱼主妇人妊娠。《千金方》有安胎单用黑鳢鱼汤方,而《本经》不言有此功用,恐是漏落耳。肝肠亦入药,诸鱼胆苦,唯此胆味甘可食为异也。又下鲍鱼条,据陶、苏之说,乃似今汉、沔间所作淡干鱼,味辛而臭者。苏又引《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其以暴鱼不以盐,外虽干而鱼肥,故中湿也,中湿则弥臭矣。一说,鲍鱼自是一种,形似小鱼,生海中,气最臭。秦始皇取置车中者是也。此说虽辨,亦无的据。《素问》治血枯雀卵丸,饮鲍鱼汁,以利肠中。

  外台秘要:疗患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齑食之,佳。任性多少,瘥。忌冷毒物。

  又方:疗痔。鳢鱼肠三具,炙令香,以绵裹,纳谷道中,一食顷虫当出,鱼肠数易之,尽三枚瘥。食医心镜:治十种水气病不瘥垂死。鳢鱼一头,重一斤以上,右熟取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之。又方:治野鸡病,下血不止,肠疼痛。鳢鱼一头,如食法作脍,蒜齑食之。灵苑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药至即瘥,病深则水衍义曰:蠡鱼,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谓头有星为厌,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发故疾,亦须忌尔。今用之疗病,亦只取其一端耳。

  

  (音夷又音题)鱼

   (音夷又音题)鱼 味甘,无毒。主百病。

  陶隐居云:此是 (音题)也,今人皆呼慈音,即是 (乃兼切)鱼,作 食之,云补。

  又有鱼相似而大;又有 (五回切)鱼亦相似,黄而美,益人,其合鹿肉及赤目、赤须、无鳃者,食之并杀人;又有人鱼,似 而有四足,声如小儿,食之疗瘕疾,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骊山冢中用之,谓之人膏也。荆州、临沮、青溪至多此鱼。唐本注云: 鱼,一名 鱼,一名鱼。主水浮肿,利小便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有三种。口腹俱大者名 (音护)

  ,背青而口小者名 ,口小背黄腹白者名 ,一名河豚。三鱼堪为 ,美而且补。陈士良云:鱼,暖。

  图经曰: (音夷又音题)鱼,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浙多有之。大首方:口,背青黑,无鳞,多涎。其类有三。陶隐居云:即 (音题)鱼也。 即 (乃兼切)鱼也。又有 (音护)

  鱼,相似而大。 (五回切)鱼亦相似,色黄而美。三种形性皆相类,而小不同也。 亦名 。《诗·小雅》云:鱼丽于 , 鳢。《传》云: , 也。《尔雅·释鱼》: , 。郭璞注云:今,额白鱼。 别名 ,江东通呼 为 是也。今江浙多食之,不可与牛肝合食,令人患风多噎。涎,主三消。取生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丸,渴便顿减。

  ,四季不可食,又不可与野猪肉合食,令人吐泻。 ,秦人呼为 鱼,能动痼疾,不可与野鸡、野猪肉合食,令人患癞。此三鱼大抵寒而有毒,非食品之佳味也。

  食疗: 与 ,大约相似。主诸补益。无鳞,有毒,勿多食。赤目、赤须者,并杀人也。

  千金翼:治刺伤中毒,水烧鱼目灰涂之。

  衍义曰: 鱼,形少类獭,有四足,腹重坠如囊,身微紫色。尝剖之,中有三小蟹,又有四

  

  鲫鱼

  鲫鱼 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涂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

  头灰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云:头,温。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一名鲋(音父)鱼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鲫鱼,味甘,温。止下痢,多食亦不宜人。又,注云:形亦似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所在池泽皆有之。孟诜云:鲫鱼,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作羹食,良。又鲫鱼与 ,其状颇同,味则有殊。 是节化,鲫是稷米化之,其鱼腹上尚有米色。宽大者是鲫,背高腹狭小者是 ,其功不及鲫。鱼子调中,益肝气尔。日华子云:鲫鱼,平,无毒。温中下气,补不足。作脍,疗肠 ,水谷不调及赤白痢。烧灰以敷恶疮良。又酿白矾烧灰,治肠风血痢。头烧灰疗嗽。又云:子不宜与猪肉同食。

  图经曰:鲫鱼,《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所在池泽皆有之。似鲤鱼,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亦有大者至重二、三斤。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或云稷米所化,故其腹尚有米色。又有一种背高腹狭小者,名 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种重唇石鲫鱼,亦其类也。

  陈藏器云:头主咳嗽,烧为末服之。肉主虚羸,五味熟煮食之。脍亦主赤白痢及五野鸡病。

  食疗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 作羹良。作脍食之,断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热;和姜、酱食之,有少冷。又,夏月热痢可食之,多益。冬月中则不治也。骨烧为灰,敷 疮上,三、五度瘥。谨按其子调中,益肝气。凡鱼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过后,亦不腐坏。每到五月三伏时,雨中便化为鱼。食鲫鱼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虫。丹石热毒发者,取茭首和鲫鱼作羹,食一、两顿即瘥。圣惠方: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益脑。用鲫鱼胆滴于鼻中,连三、五日甚效。外台秘要治患肠痔,大便常有血。食鲫鱼羹及随意任作饱食。《孙真人》同。千金方:小儿头无发。烧鲫鱼末,酱汁和敷之。梅师方:鲫鱼不可合猪肝食。孙真人:治牙齿疼。取鲫鱼纳盐花于肚中,烧作灰末,敷之即瘥。又方:主恶核肿不散,取鲜鲫鱼杵敷之。又方:主脚气及上气。取鲫鱼一尺长者作脍,食一、两顿,瘥。

  食医心镜: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鹘突羹:鲫鱼半斤细切,起作脍,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莳萝、桔皮等末,空心食之。集验方:热病瘥后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鲫鱼作 熏之。子母秘录:治小儿面上忽生疮,黄水出。鲫鱼头烧末,和酱清汁敷,日易之。

  又方:小儿丹。鲫鱼肉细切五合,小豆捣屑二合,和更,杵如泥,和水敷之。杨氏产乳:疗妊娠时行伤寒。鲫鱼一头烧作灰,酒服方寸匕,汗出,瘥。《伤寒类要》同。又方:中风寒热,腹绞痛。以干鲫鱼一头烧作末,三指撮,以苦酒服之,温复取汗,良。

  衍义曰:鲫鱼,开其腹,纳药烧之,治齿。

  

  鳝(音善)鱼

  味甘,大温,无毒。主补中,益血,疗沈(音审)唇。五月五日取头骨烧之,止痢。

  陶隐居云:鳝是荇芩根化作之。又云:是人发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尽是变化也。

  性热,作 食之亦补。而时行病起,食之多复,又喜令人霍乱。凡此水族鱼虾之类甚多,其有名者,已注在前条,虽皆可食,而甚损人,故不入药用。又有食之反能致病者,今条注如后说,凡鱼头有白色如连珠至脊上者、腹中无胆者、头中无鳃者,并杀人。鱼汁不可合鸬 肉食之。鲫鱼不可合猴、雉肉食之。鳅(音秋)鳝不可合白犬血食之。鲤鱼子不可合猪肝食之。

  鲫鱼亦尔。青鱼 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麦酱食之。虾无须及腹下通黑及煮之反白,皆不可食。生虾脍不可合鸡肉食之,亦损人。又有 (音脯) (音秕)亦益人,尾有毒,疗齿痛。

  又有(乌郎切) (乙八切)鱼,至能醒酒。 (音候) 鱼有毒,不可食。唐本注云:《别录》云,干鳝头,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气,除痞疹。其穿鱼绳,主竹木屑入目不出;穿鲍鱼绳,亦主眯目、去刺,煮汁洗之大良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鳝鱼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鱼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生水岸泥窟中,所在皆有之。孟诜云:鳝鱼,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恶气人,常作 ,空腹饱食,便以衣盖卧少顷,当汗出如白胶,汗从腰脚中出,候汗尽,暖五木汤浴,须慎风一日,更三、五日一服。并治湿风。

  陈藏器云:血主癣及 ,断取血涂之。夏月于浅水中作窟,如蛇冬蛰夏出,宜 食之。

  证俗音鳝鱼,音善字,或作鳝,诸书皆以 为鳝。《本经》以 为鳝,仍足鱼字,殊为误也。《风土记》云:鳝鱼夏出冬螫,亦以气养和实时节也。《颜氏家训》云:《后汉书》鹳雀衔三鳝鱼,音善,多假借作 。《魏武四时食制》鳝, 鱼,大如五斗,躯长一丈,即 鱼也。若如此长大,鹳雀不能胜一,况三头乎!是鳝鱼明矣。今宜作鳝字,作 当重煮之,不可以桑薪煮之,亦蛇类也。圣惠方:治妇人乳结硬疼。用鳝鱼皮烧灰末,空心暖酒调二钱匕。

  衍义曰:鳝鱼,腹下黄,世谓之黄鳝。此尤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屡见之。向在京师,邻舍一郎官,因食黄鳝,遂致霍乱吐利,几至委顿。又有白鳝,稍粗大,色白,二者皆亡鳞。

  大者长尺余,其形类蛇,但不能陆行,然皆动风。江陵府西有湖曰西湖,每岁夏秋沮河水涨,即湖水满溢,冬即复涸。土人于干土下撅得之,每及二、三尺,则有往来鳝行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复出。

  

  鲍鱼

  味辛、臭,温,无毒。主坠堕,腿(吐猥切)蹶(音厥), 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勿令中咸。

  陶隐居云:所谓鲍鱼之肆,言其臭也,俗人呼为 (音 )鱼,字似鲍,又言盐 之以成故也。作药当用少盐臭者,不知正何种鱼尔?乃言穿贯者亦入药,方:家自少用之。今此鲍鱼乃是(音慵)鱼,长尺许,合完淡干之,而都无臭气,要自疗漏血,不知何者是真?唐本注云:此说云味辛,又言勿令中咸,此是 (居KT 切)鱼,非鲍鱼也。鱼去肠肚,绳穿,淡暴使干,故辛而不咸。《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鲍鱼肥者,胸中便湿。又云穿贯绳者,弥更不惑。鲍鱼破开,盐 不曝,味咸不辛,又完淹令湿,非独胸中。且 鱼亦臭,臭与鲍别。鲍、二鱼,杂鱼并用。鲍似尸臭,以无盐也; 臭差微,有盐故也。 鱼,沔州、复州作之,余处皆不识尔。今注今考其实,止血须淡干,勿令中咸,入别方:药用,则以盐 之尔。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注云:十月后,取鱼去肠,绳穿淡者之,凡鱼皆堪食,不的取一色也据陶注:作药当用少盐,不知正何种鱼尔?又据《本经》云:勿令中咸,是知入药,当少以盐成之,有盐则中咸而不臭,盐少则味辛而臭矣!古人云: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谓恶人之行,知鲍鱼之臭也。考其实,则今荆楚淡鱼,颇臭而微辛,方:家亦少用。旧云沔州、复州作之,余皆不出。审《陶注》及《图经》与《本经》,即所在皆可作之也。又据鱼有口小,背黄,腹白者为鲍鱼,而疗治与 鱼同。补益,主百病。今《图经》既不的取一色,可淡干,此之为是也。

  图经文具蠡鱼条下。

  子母秘录:妊娠中风寒热,腹中绞痛,不可针灸。干鱼一枚烧末,酒服方寸匕,取汗。

  

  鲤鱼胆

  鲤鱼胆 味苦,寒,无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

  肉

   味甘,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臣禹锡等谨按大腹水肿通用药云:鲤鱼,寒。药对云:平。陈士良云:无毒。

  骨

   主女子带下赤白。

  齿

   主石淋。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陶隐居云:鲤鱼,最为鱼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

  山上水中有鲤不可食。又鲤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合猪肝食之,亦能害人尔。唐本注云:鲤鱼骨,主阴蚀,哽不出。血,主小儿丹肿及疮。皮,主瘾疹,脑,主诸痫。

  肠,主小儿肌疮。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鲤鱼肉,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之,破冷气 癖,气块横关伏梁,作脍以浓蒜齑食之。胆,主耳聋,滴耳中,目为灰,研敷刺疮,中风水疼肿,汁出即愈。诸鱼目并得。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鲤鱼胆亦可单用,味大苦。点眼治赤肿翳痛。小儿热肿涂之。蜀漆为使。鱼烧灰末,治咳嗽,糯米煮粥。孟诜云:鲤鱼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有宿瘕不可食。又修理,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其在沙石中者,毒多在脑中,不得食头。日华子云:鲤鱼,凉,有毒。肉治咳嗽,疗脚气,破冷气, 癖。怀孕人胎不安,用绢裹鳞和鱼煮羹,熟后去鳞,食之验。脂治小儿痫疾惊忤。胆治障翳等。脑髓治暴聋,煮粥服良。诸溪涧中者,头内有毒。不计大小,并三十六鳞也。

  图经曰:鲤鱼,生九江池泽,今处处有之。即赤鲤鱼也。其脊中鳞一道,每鳞上皆有小黑点,从头数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古语云:五尺之鲤与一寸之鲤,大小虽殊,而鳞之数等是也。又,崔豹《古今注》释鲤鱼有三种。兖州人谓赤鲤为玄驹,谓白鲤为白骥,黄鲤为黄雉。盖诸鱼中,此为最佳,又能神变,故多贵之。今人食品中以为上味。其胆、肉、骨、齿皆入药。古今方:书并用之。胡洽治中风脚弱,短气腹满,有鲤鱼汤方:最胜。脂、血、目睛、脑髓亦单使治疾,唯子不可与肝同食。又齿主石淋。《古今录验》着其方:云:鲤鱼齿一升筛末,以三岁苦酒和,分三服。宿不食,旦服一分,日中服一分,暮服一分,瘥。赤鲤鱼鳞亦入药。唐方:多用治产妇腹痛,烧灰酒调服之。兼治血气,杂诸药用之。

  陈藏器云:鲤鱼,从脊当中数至尾,无大小皆有三十六鳞,亦其成数也。食疗胆,主除目中赤及热毒痛,点之良。肉,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久服天门冬人,亦不可食。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谨按鱼血,主小儿丹毒,涂之即瘥。鱼鳞,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脂,主诸痫,食之良。肠,主小儿腹中疮。鲤鱼 ,不得和豆藿叶食之,成瘦。其鱼子,不得合猪肝食之。凡修理,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炙鲤鱼切忌烟,不得令熏着眼,损人眼光。三、两日内必见验也。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脑中,不得食头。圣惠方:治水气,利小便,除浮肿。用鲤鱼一头,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外台秘要:《古今录验》:疗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则出,未出更服。又方:疗水病肿。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大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当下利,利尽即瘥。又方:疗 。鲤鱼肠切作五段,火上炙之,洗疮拭干,以肠封之,冷则易,自暮至旦,干止觉痒,开看虫出,瘥。又方:凡肿已溃、未溃者。

  烧鲤鱼作灰,酢和涂之一切肿上,以瘥为度。又方:疗卒淋。鲤鱼齿烧灰,酒服方寸匕。千金方:治暴痢。小鲤鱼一枚,烧为末,米饮服之。大人、小儿俱服得。又方:小儿咽肿喉痹。

  以鲤鱼胆二七枚,和灶底土,以涂咽喉,立瘥。肘后方:疗雀目。鲤鱼胆及脑敷之,燥痛即明。食医心镜: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鲤鱼一头切作脍,以姜、醋食之,蒜齑亦得。又方:主肺咳嗽,气喘促。鲤鱼一头重四两,去鳞,纸裹火炮,去刺研,煮粥,空腹吃之。子母秘录:疗妊娠伤寒。鲤鱼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令汗出。兼治乳无汁。产书下乳汁。烧鲤鱼一头研为末,酒调下一钱匕。礼记食鱼去乙,鱼目旁有骨名乙,如象乙字,食之令人鲠。

  衍义曰:鲤鱼,至阴之物也,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复,所以《素问》曰:鱼热中。

  王叔和曰:热即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取,直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八种食疗余

  

  时鱼

  平。补虚劳,稍发疳痼。

  

  黄赖鱼

  一名 。醒酒。亦无鳞,不益人也。

  

  比目鱼

  平。补虚,益气力,多食稍动气。

  

  鲚鱼

  发疥,不可多食。

  

  鱼

  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煞人。缘腹中无胆,头中无鳃,故知害人。若中此毒及鲈鱼毒者,便锉芦根煮汁饮,解之。

  又,此鱼行水之次,或自触着物,即自怒气胀,浮于水上,为鸦 所食。

  孙真人食忌:鱼,勿食肝,杀人。

  

  鱼

  平。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佳。曝干甚香美。不毒,亦不发病。

  

  黄鱼

  平,有毒。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不宜和荞麦同食,令人失音也。

  

  鲂鱼

  调胃气,利五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作脍食,助脾气,令人能食。患疳痢者,不得食。作羹 食,宜人。其功与鲫鱼同。

  二十三种陈藏器余

  

  鲟鱼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补虚,令人肥健。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头。一名鹿肉。补虚下气,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食疗有毒。主血淋。可煮汁饮之。其味虽美,而发诸药毒。 ,世人虽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气。发一切疮疥,动风气。不与干笋同食,发瘫缓风。小儿不与食,结症瘕及嗽。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

  

  (上逐下题)鱼白

  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一名鳔(毗眇切)。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无毒。主月蚀疮,阴疮,痿疮。并烧灰用。经验方:治呕血。鳔胶长八寸,阔二寸,炙令黄,刮二钱以来,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

  

  文鳐鱼(余招反)

  无毒。妇人临月带之,令易产。亦可临时烧为黑末,酒下一钱匕。出南海。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吴都赋》云:文鳐夜飞而触网,是也。

  

  牛鱼

  无毒。主六畜疾疫。作干脯捣为末,以水灌之,即鼻中黄涕出。亦可置病牛处,令其气相熏。生东海。头如牛也。

  

  海豚鱼

  味咸,无毒。肉主飞尸、蛊毒、瘴疟,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小腥耳。皮中肪,摩恶疮,疥癣,痔 ,犬马 疥,杀虫。生大海中。候风潮出。形如豚,鼻中声,脑上有孔,喷水直上,百数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着水中,母自来就而取之。其子如蠡鱼子,数万为群,常随母而行。亦有江豚,状如豚,鼻中为声,出没水上,海中舟人候之,知大风雨。又中有曲脂,堪摩病,及樗博即明,照读书及作即暗,俗言懒妇化为此也。

  

  杜父鱼

  主小儿差颓,差颓核大小也。取鱼擘开,口咬之七下。生溪涧下。背有刺,大头阔口,长二、三寸,色黑,斑如吹砂而短也。

  

  海鹞鱼齿

  无毒。主瘴疟。烧令黑,末,服二钱匕。鱼似鹞,有肉翅,能飞上石头。一名石蛎,一名邵阳鱼。齿如石版。生东海。

  

  鱼

  一作 (并音五禾反鲶属又五回反)。味甘,平,无毒,不腥。主膀胱水下,开胃。作脍白如雪。隋朝吴都进 鱼干脍,取快曝干瓶盛。临食以布裹,水浸良久,洒去水,如初脍无异。鱼生海中。大如石首。

  图经文具 鱼条下。

  

  鱼

  味甘,平,无毒。主五野鸡痔下血,瘀血在腹。似马鞭,尾有两歧,如鞭鞘,故名之。出江湖。

  

  鱼肝

  无毒。主恶疮疥癣。勿以盐炙食。郭注《尔雅》云: 鱼长二、三丈。《颜氏家训》曰: 鱼纯灰色,无纹。古书云:有多用 鱼字为鳝,既长二、三丈,则非鳝鱼明矣。《本经》又以鳝为 ,此误深矣。今明 鱼,体有三行甲,上龙门化为龙也。

  

  石(音必)鱼

  味甘,平,有小毒。主疮疥癣。出南海方:山涧中。长一寸,背里腹下赤。

  南人取之作 。

  

  鱼

  味甘,平,无毒。主癣。和柳叶捣碎,热炙敷之。又主马 疮。取酸臭者,和糁及屋上尘敷之。 似疥而大,凡 皆发疮疥,可合杀虫疮药用之。

  

  鱼脂

  主牛疥,狗疮,涂之立愈。脂是和灰泥船者,腥臭为佳。又主症。取铜器盛二升,作大火炷,脂上燃之,令暖彻,于症上熨之,以纸籍腹上,昼夜勿息火,良。

  

  脍

  味甘,温。蒜齑食之,温补,去冷气,湿痹,除膀胱水,喉中气结,心下酸水,腹内伏梁,冷 ,结癖,疝气,补腰脚,起阳道。鲫鱼脍,主肠 ,水谷不调,下利,小儿、大人丹毒,风眩。鲤鱼脍,主冷气,气块结在心腹,并宜蒜齑进之。鱼脍以菰菜为羹,吴人谓之金羹玉脍,开胃口,利大小肠。食脍不欲近夜,食不消,兼饮冷水,腹内为虫。时行病起食脍,令人胃弱。又不可同乳酪食之,令人霍乱。凡羹以蔓荆煮之,蔓荆去鱼腥。又万物脑能消毒,所以食脍,食鱼头羹也。

  

  昌候鱼

  味甘,平,无毒。腹中子有毒,令人痢下。食其肉肥健益气力。生南海,如鲫鱼,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之至美,一名昌鼠也。

  

  鲩鱼

  无毒。主喉闭,飞尸。取胆和暖水搅服之。鲩(音患)似鲤,生江湖间,纳喉中飞尸上。此胆至苦。

  

  鱼肝及子

  有大毒。入口烂舌,入腹烂肠。肉小毒。人亦食之,煮之不可近铛,当以物悬之。一名鹕夷鱼。以物触之即嗔,腹如气球,亦名嗔鱼。腹白,背有赤道如印鱼,目得合,与诸鱼不同。江海中并有之,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人欲收其肝、子毒人,则当反被其噬,为此人皆不录。唯有橄榄木及鱼茗木解之,次用芦根、乌 草根汁解之,此物毒疾,非药所及。橄榄、鱼茗已出木部。

  

  鱼虎

  有毒。背上刺着人如蛇咬。皮如 有刺,头如虎也。生南海,亦有变为虎者。

  

  KT鱼

  (音拱)鲲子、鳅鱼(鳅同音)、鼠尾鱼、地青鱼、 鱼( 普胡反音毗)、邵阳鱼尾刺人者有大毒。三刺中之者死,二刺者困,一刺者可以救。候人溺处钉之,令人阴肿痛,拔刺在尾中,逢物以尾拨之。食其肉而去其刺。其 鱼,已在《本经》鳝鱼注中。

  

  鲵鱼

  鳗鲡注:陶云:鳗鲡能上树。苏云:鲵鱼能上树,非鳗鲡也。按:鲵鱼一名王鲔,在山溪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山,叶覆身,鸟来饮水,因而取之。伊芳、曰鲵鱼。一名 鱼,一名人鱼。膏燃烛不灭,秦始皇冢中用之。陶注 鱼条云:人鱼即鲵鱼也。

  

  诸鱼有毒者

  鱼目有睫杀人。目得开合杀人。逆鳃杀人。脑中白连珠杀人。无鳃杀人。二目不同杀人。连鳞者杀人。白 杀人。腹下丹字杀人。鱼师大者有毒,食之杀人。

  

  水龟

  无毒。主难产。产妇戴之,亦可临时烧末酒下。出南海,如龟,长二、三尺,两目在侧旁。

  

  疟龟

  无毒。主老疟发无时者,亦名 疟,下俚人呼为妖疟。烧作灰,饮服一、二钱匕,当微利,取头烧服弥佳。亦候发时煮为沸汤,坐中浸身。亦悬安病患卧处。生高山石下,身偏头大,觜如鹗鸟,亦呼为鹗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