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平胃散

黄连平胃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健脾之功效。主治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症见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纳差口苦,脘腹胀满,苔薄黄,脉濡数。临床上常用于浸淫疮,脐痈毒,黄水疮,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痢疾,慢性肝炎,胃神经症等属胃肠湿热者。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功能 清热解毒,燥湿健脾
主治 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黄连平胃散

处方

黄连15克 陈皮 厚朴(姜炒)各9克 甘草(生)6克 苍术(炒)30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

除湿热,消积滞。治脐痈,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属肠胃湿热积久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白滚水调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吃酒、面、生冷果莱。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金鉴》卷六十七:黄连平胃散

处方

黄连5钱,陈皮3钱,厚朴(姜炒)3钱,甘草(生)2钱,苍术(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滚水调服。外用三妙散干撒渗湿即愈。

注意

忌酒、面、生冷、果菜,不致再发。

摘录
《金鉴》卷六十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黄连平胃散

歌诀

黄连平胃散陈甘,厚朴苍术共细研;专除湿热兼消积,能令脐水立时干。

组成

黄连五钱(15g),陈皮厚朴(姜炒)各三钱(10g),甘草(生)二钱(6g),苍术(炒)一两(30g)。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滚水调服。外用三妙散干撤渗湿即愈。

功用

清热解毒,燥湿健脾。

主治

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

方义

本方系平胃散加黄连而成。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平胃散,能燥湿运脾,理气和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合而为方,对于胃肠湿热积久之脐痈,可清热燥湿,和中理气。

运用

1,本方用于治疗脐痈溃后等脐部感染性疾病,肠胃湿热积久。以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纳差口苦,脘腹胀满,苔薄黄,脉濡数为辨证要点。

2,常用于治疗浸淫疮,脐痈毒,黄水疮,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痢疾,慢性肝炎,胃神经症等。

加减化裁

若热重者加花粉、石膏黄芩、焦栀;若肿重者加泽泻、车前草;若湿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藿香佩兰、苏叶;若纳差,加山楂、神曲麦芽;若脓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若久溃气血虚者,宜加入八珍汤;若涎多者可加乌药、益智仁、吴茱萸;若苔腻者可加石菖蒲、茵陈;若须疮,加五味消毒饮,另可用硫黄、苦参、枯矾、苍耳子野菊花各10g,水煎外洗,每日2—3次 。

使用注意

宜忌酒、面、生冷、果荣。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1、黄连平胃散为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和胃,但黄连平胃散用于胃肠湿热证,重在清热燥湿;平胃散用于脾胃湿滞证,重在燥湿运脾。

2、香连平胃散为黄连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和中,均可用于胃肠湿热证。但香连平胃散力重,而黄连平胃散力轻。

3、芩连平胃散为黄连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清热和中,而用于湿热证。但芩连平胃散侧重清热,用于热重于湿;黄连平胃散侧重燥湿,用于湿重于热。

重要文献摘要

《外证医案汇编》:“吴江朱,脐中不痛不肿,搔痒则黄津流出。此属肠胃湿热,宜黄连平胃散主之。黄连苍术甘草黄芩厚朴陈皮,米仁,赤苓 。少腹脐部五方。如腹皮痈兼肺热,丸煎并行,丸药过胃至下焦而化,下其已壅之瘀而不伤胃。汤剂轻浮治上,不犯下焦。内中一味桔梗,更有深意。 脐痈,心为火脏,小肠火腑。火郁于内,寒气凝于外。芩连苦先入心泄热,加以行滞理气解毒。再以隔蒜外灸通阳,治法极密。脐漏伤阴,固本育阴之六味滋肾水,则火焰自熄矣。脐中搔痒出水之黄连平胃散除湿化热。虽遵古法施治,若不平时用功,岂能到此。腹部之疡,用药须保脾胃,佐行经活血之品。倘误用寒凉克伐,脾胃一败,肿陷难溃,溃后难敛,里膜一穿,多致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