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苓汤

加味五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一四三。主治伏暑热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四三
主治 伏暑热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处方

猪苓7分,泽泻7分,白术5分,赤茯苓1钱,天花粉2钱,干葛1钱,香薷黄连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暑热伤中,口渴身热。

用法用量

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温服。

泄极,加升麻、黄芩石膏;如热极,加石膏知母;痛,加炒芍药5钱,桂3分;寒痛,亦如此。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五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五苓汤

组成

茯苓(去皮)、泽泻、木猪苓(去皮)、肉桂(不见火)、白术各一两,车前子半两。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沮服,不拘时候。

主治

伏暑热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医方类聚》:“加味五苓汤:治伏暑热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去皮)、泽泻、木猪苓(去皮)、肉桂(不见火)、白术各一两,车前子半两。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医方大成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进来复丹亦可。”

方论选录

1、《覆载万安方》:“加味五苓汤《严氏》治伏暑二气,即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赤茯苓泽泻、木猪苓肉桂白术各一两,车前子半两。上㕮咀。每服四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加肉豆蔻二两尤佳。”

2、《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五苓汤治伏暑热二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泽泻、木猪苓去皮、肉桂不见火、白术各一两,车前子半两。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进来复丹亦可。”

3、《张仲景方剂学》:“《济生方》‘加味五苓汤,治伏暑热二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即本方加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