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泻肝汤

金铃泻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主治胁下焮疼。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 胁下焮疼
处方

川楝子5钱(捣),生明乳香4钱,生明没药4钱,三棱3钱,莪术3钱,甘草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胁下焮疼。

临床应用

胁下焮痛:仲冬,刘某某兄,病左胁焮疼,诸治无效,询方子弟,授以活络效灵丹方,服之不应。因延为视诊,脉象他部皆微弱,惟左关沉而有力,治以金铃泻肝汤加当归数钱,服一剂,翌日降下若干绿色粘滞之物,遂然而愈。盖此方原注明治胁下焮疼,由此知兄所拟方各有主治。方病相投,莫不神效也。

用法用量

口服。

各家论述

刘河间有金铃子散,即楝子之核与玄胡索等分,为末服之,以治心腹胁下作疼,其病因由于热者,甚效。诚以金铃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胆所寄之相火下行,又佐以玄胡素以开通气血,故其疼自止也。而愚用其方,效者固多,而间有不效者。后拟得此方,莫不随手奏效。盖金铃子佐以玄胡索,虽能开气分之郁,而实不能化气。所谓化气者,无事开破,能使气之郁者,融化于无形,方中之乳香没药是也;去玄胡索,加三棱、莪术者,因玄胡索性过猛烈,且其开破之力多趋下焦,不加三棱、莪术性较和平,且善于理肝也;用甘草者,所以防金铃子有小毒也。此方不仅治胁疼甚效,凡心腹作疼而非寒凉者,用之皆甚效验。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铃泻肝汤

歌诀

金铃泻肝用棱莪,乳没融通甘草和;胁痛或连心腹痛,舒肝解郁效殊多。

组成

川楝子(捣)五钱,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四钱,三棱、莪术各三钱,甘草一钱。

用法用量

上为末服。

主治

胁下焮疼。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胁下焮痛,仲冬,刘某某兄,病左胁焮疼,诸治无效,询方于弟,授以活络效灵丹方,服之不应。因延为视诊,脉象他部皆微弱,惟左关沉而有力,治以金铃泻肝汤加当归数钱,服一剂,翌日降下若干绿色粘滞之物,遂然而愈。盖此方原注明治胁下焮疼,由此知兄所拟方各有主治。方病相投,莫不神效也。”

各家论述

张锡纯:刘河间有金铃子散,即楝子之核与玄胡索等分,为末服之,以治心腹胁下作疼,其病因由于热者,甚效。诚以金铃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胆所寄之相火下行,又佐以玄胡索以开通气血,故其疼自止也。而愚用其方,效者固多,而间有不效者。后拟得此方,莫不随手奏效。盖金铃子佐以玄胡索,虽能开气分之郁,而实不能化气。所谓化气者,无事开破,能使气之郁者,融化于无形,方中之乳香没药是也;去玄胡索,加三棱、莪术者,因玄胡索性过猛烈,且其开破之力多趋下焦,不如三棱、莪术性较和平,且善于理肝也;用甘草者,所以防金铃子有小毒也。此方不仅治胁疼甚效,凡心腹作疼而非寒凉者,用之皆甚效验。(《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