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镇痛汤

蠲痹镇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具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寒湿闭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症见初起下半身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出现坐骨神经部位的剧烈疼痛,疼痛由臀髋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和足部。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缓。
出处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功能 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 寒湿闭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处方

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主寒湿闭阻。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周天寒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蠲痹镇痛汤

组成

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

寒湿闭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方义

因寒湿痹阻而致的坐骨神经疼痛。表现为寒气重则疼痛尤甚。湿气重则沉肿重。寒湿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利而形成瘀滞。方中取川草乌、细辛苍术防己散寒除湿;乳没、川芎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桂枝温阳通络川;牛膝引药下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临床常用于寒湿闭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诊断要点为初起下半身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出现坐骨神经部位的剧烈疼痛,疼痛由臀髋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和足部。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缓。

加减化裁

若疼痛兼有血瘀者,加土鳖虫、桃仁以活血化瘀;若腰腿胀甚者,加苏木、甲珠以行气通络;若筋脉拘急者。宜加白芍、木瓜以柔筋缓急。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刘某,男,50岁。患坐骨神经痛已门余,左下肚剧痛难忍,屈伸困难,尤以夜间为甚,活动受限。伴有腰胀、发冷。舌淡,苔白腻,脉缓,证属寒湿痹阻经脉。治用蠲痹镇痛汤。共服用6剂而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