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热散

宽热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婴童百问》卷二。具有解表清热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
出处 《婴童百问》卷二
功能 解表清热
主治 小儿惊风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宽热散

处方

枳壳1两,大黄2两,朴消(研)、甘草半两(炙)。

功能主治

小儿惊风潮热,客忤疳积。

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锡盒藏之。每服1字,薄荷七叶煎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婴童百问》卷二:宽热散

处方

石膏2钱半,黄芩2钱半,甘草2钱半,赤芍药2钱半,葛根2钱半,麻黄(去节),柴胡半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2钱,水1小盏,生姜少许,葱白3寸,豆豉1撮,煎汤冲服。

摘录
《婴童百问》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宽热散

组成

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二钱半(7.5g),麻黄(去节)、柴胡半两(15g)。

用法用量

上锉散。三岁儿,每服二钱(6g),水一小盏(50ml),生姜少许,葱白三寸(10cm),豆豉一撮,煎汤冲服。

功用

解表清热。

主治

小儿惊风。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小儿之病,其热最多。夫热有虚有实。实则面赤浓黄,气粗口热,燥渴唇肿,大小便难,掀揭露衣,烦啼暴叫;虚则面色青白,恍惚神缓,口中清冷,嘘气软弱,泄泻多尿,夜出虚汗。其或乍凉乍温,怫郁惊惕,上盛下虚,泄泻水谷不分,此则冷热不调之证。虚则败毒散加木香、当归。然小儿表里俱热,面黄颊赤,唇燥口干,小便赤濇,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为之疏利,其热即去。或表未解也,当先用惺惺散少加麻黄去节,以取发出其汗;或用柴胡散则表热已除,又当和解,其热自平。若惊热、风热、积热,可服宽热散下之,保寿散、金粉散以退余热可也。”

2.《婴童百问》:“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风也。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惕惕夜啼。惊邪入肝,则面目俱青,眼目窜视。惊邪入肾,则面黑恶叫,啮奶切牙。惊邪入肺,则面色淡白,喘息气乏。惊邪入脾,则呕吐不食,虚汗多睡,面色淡黄。据脉观之,虚则散而濡,实则数而,治法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亦须究竟何脏受病之处,而调理之。然有所谓温惊,有所谓利惊,有所谓凉惊。虚者温之,实者利之,热者凉之,是谓治法。睡中惊啼,声浮者易治,沉者声不响难痊。又有惊积者,受惊日久,积而成之。其状额上有汗,喘息烦渴,潮热往来,肚腹有热,睡中觉腹内有物跳动,泻下如白脂豆沙是也。治法量轻重而疏导之,仍与调气和胃取愈。大凡小儿腹中,或热或胀或硬,皆为内实,法当疏利,辰砂膏、青龙丸主之,凡疏利之剂,皆可随证用之。热甚心经烦渴者,至宝丹解之,羌活散、防风导赤散、蝉蜕钩藤饮、天麻丸等剂,皆可服。大便秘涩者,七宝洗心散加辰砂治之。大小便不利者,神芎丸、宽热散极效。轻者化风丹可服,安神丸亦效。”

3.《婴童百问》:“慢惊∶下痰轻者,神宝既济丹、白僵蚕丸;重者辰砂膏,甚则七宝妙砂丹。若慢脾风、慢惊逆恶症候,诸药不效者,如太冲有脉,则取百会穴灸之,此治慢脾风之大要也。急惊下剂亦有三∶轻下则用定命丹、利惊丸、防风汤、宣风散、枳壳散、小柴胡汤辈;重下则用青金丸、天麻丸、芦荟散、牛黄凉膈丸、青金丹、王监京墨丸辈;稍重下则用揭风汤、朱砂膏、疏风散、柴胡加大黄汤辈。下之后,宜和气助胃,如生气散、银白丸、茯苓二陈汤、异功散、天麻苏合香丸、参苓白术散、和中散、醒脾散之类,皆可选用。凡急惊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腹肚搐动,摸体循衣,气促喷药,口中痛绝大叫者,难治。慢惊四肢厥冷,吐泻咳嗽,面黑唇惨,鸦声,两胁动气,口生白疮(胃闭损也),发直摇头,眼睁不转,涎鸣喘噎,口眼手足一边牵引者,难痊。慢脾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大小便不禁,口噤头摇者,最难为力。若急惊甚者,服镇心丸化痰镇心,或金箔镇心丸亦可服,珍珠丸下痰亦效,热甚大便闭者,宽热散下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