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味为粗散。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馀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牡蛎22.5克 干姜22.5克
上二味,捣筛为细扮。
治男子阴下痒湿。及水癞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扑患处,日用二次。
麦煎散(《卫生宝鉴》卷五)。
上三味,为粗散。
固表止汗。治体虚卫外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身体消瘦,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小麦百余粒,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日服二次,不拘时候。
阴虚火旺之盗汗忌用。
牡蛎30克(钳锅内盛,用盐泥固济,木炭火烧昼夜)定粉15克(研)
上药共研匀细。
收敛止汗。治汗孔不闭,虚汗不止。
用绵裹之,擦于患处。
枯白矾120克 黄丹(炒)60克 牡蛎粉60克
上为细末。
治阴囊两旁生疮,阴湿水出,奇痒难忍,或两腋、手足心湿汗。
遇夜睡时,手捏药于痒处痛擦之,不一时又擦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擦,虽大减又擦。后日自然平复。如腋汗者顿擦即可。脚汗先擦大减,又擦后装药于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或缠脚襄之亦可。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牡蛎散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共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可使气阴得复,汗出自止。
1、本方为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所致自汗、盗汗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病后、手术后或产后身体虚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肺结核等所致自汗、盗汗属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者。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8:“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4:“夫自汗、盗汗两端,昔人皆谓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而立论。然汗为心液,心主血,故在内则为血、在外则为汗,不过自汗、盗汗虽有阳虚、阴虚之分,而所以致汗者,无不皆由郁蒸之火逼之使然。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地亦必郁蒸而后有雨。但火有在阴在阳之分,属虚属实之异,然二证虽有阴阳,其为卫虚不固则一也。此方用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