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脾散

实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分类 祛湿剂-温化寒湿剂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能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普济本事方》卷四:实脾散

处方

附子1个(炮,去皮、脐)草果子(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大腹(连皮)6个木瓜1个(去瓤,切片)

制法

上药用水子砂器内同煮至水一半,劈开干姜,心内不白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

治脾阳不足,周身浮肿。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汤点服。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四

《重订严氏济生方》:实脾散

别名

实脾饮(《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 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温脾暖肾,利水消肿。治阳虚阴水,下半身肿较甚,胸腹胀满,身重食少,手足不温,大便溏,小便短。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备注

方中附子干姜温养脾肾,扶阳抑阴;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仁下气导滞,化湿利水;茯苓白术木瓜健脾和中,渗湿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温中。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暖肾,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宋·《济生方》:实脾散

组成

附子二钱(6克)、白术二钱(6克)、白茯苓二钱(6克)、干姜二钱(6克)、厚朴二钱(6克)、木瓜二钱(6克)、木香二钱(6克)、草果仁二钱(6克)、大腹子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或腹大身重,体倦食少,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苔腻,脉沉迟或沉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衰、顽固性腹水等病症。

1.肺心病顽固性水肿: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实脾散合五皮饮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23例,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3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水肿完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74%。(《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6期)

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5例,与止咳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咳、痰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90.0%。(《中医药导报》2012年第10期)

3.慢性心衰: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54例,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56例作对照,疗程15日。心功能疗效以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为显效标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以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标准。结果: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82.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83.92%。(《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顽固性腹水:常规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实脾散配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顽固性腹水40例,疗程10日。以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40例中治愈5例,均为肝硬化患者;好转35例,为肝癌、肝转移癌患者。(《新中医》2012年第12期)

方解

本方主要治疗脾肾阳虚水肿。方用附子干姜温肾暖脾散寒,扶阳抑阴;茯苓白术渗湿健脾利水;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除满;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狼疮性肾炎、老年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癌性腹水、寻常型痤疮、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证属阳虚水肿的病证。

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摘录
宋·《济生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实脾散

歌诀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瓣)、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g),甘草(炙)(1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2、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义

本方所治之水肿,亦谓阴水,乃由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肢体浮肿;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停之征。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且能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运用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可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大便秘结者,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使用注意

若属阳水者,非本方所宜。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水肿门》:“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自,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阴水也,则宜用温暖之剂,如实脾散、复元丹是也。”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阴药也。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然土之不足,由于木之有余,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能行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