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土汤

疏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四。具有疏肝健脾,理气解郁之功效。主治因脾胃气郁所致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两跗肿,渐渐身亦肿大。症见呕吐噫气,胃脘胀闷,胁肋时痛,不思饮食,肠鸣泄泻,肢体困乏,舌苔白腻,脉虚弦。临床常用于肝脾不调之呕吐、胃痛、腹痛、泄泻、阳郁热厥等证。
出处 《辨证录》卷四
功能 疏肝健脾,理气解郁
主治 因脾胃气郁所致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两跗肿,渐渐身亦肿大
处方

白术 茯苓各30克 肉桂0.9克 柴胡1.5克 白芍9克 枳壳0.9克 半夏1.5克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治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或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跗肿,渐渐身亦肿大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四剂愈。

摘录
《辨证录》卷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疏土汤

组成

白术一两(30g),茯苓一两(30g),肉桂三分(0.9g),柴胡五分(1.5g),白芍三钱(9g),枳壳三分(0.9g),半夏五分(1.5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现代用法:1剂1日,每剂煎2次,混合后取药汁30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7日1疗程。

功用

疏肝健脾,理气解郁。

主治

因脾胃气郁所致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两跗肿,渐渐身亦肿大。

方义

此乃清·陈士铎所制,为肝胆气郁,横逆诸脏所致病证而设。本方主治证为脾胃虚弱,肝气郁滞,木邪克土,肝胃不和,气滞湿阻者。盖肝胆之气一郁,上不能行于心包,下必刑于脾胃。木克土则运化纳呆,气血生化不足,则土益病而木益郁。且土益病则土不生金,肺金必弱而肝木无制,则愈不自安而作祟矣,治宜急疏肝胆之木气。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栀子清透肝胆之郁热;当归补血养肝;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滋养肝血,血润肝木则郁尽解;陈皮理气消胀,使补而不滞。诸药相合,共奏疏肝健脾,理气解郁之功。凡肝脾不调之呕吐、胃痛、腹痛、泄泻、阳郁热厥等证,皆用可之。

运用

诊断要点:呕吐噫气,胃脘胀闷,胁肋时痛,不思饮食,肠鸣泄泻,肢体困乏,舌苔白腻,脉虚弦。

临床常用于肝脾不调之呕吐、胃痛、腹痛、泄泻、阳郁热厥等证。

加减化裁

肝气乘脾型,加广木香、佛手防风;脾肾阳虚型,加党参、炮姜、益智仁、五味子;气郁伤阴型,加火麻仁、当归麦冬玄参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辨证录》:“此症用疏土汤亦佳。白术茯苓各一两,肉桂三分,柴胡五分,白芍三钱,枳壳三分,半夏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