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散

四苓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二。具有健脾止泻,利水除湿之功效。主治泄泻。
出处 《丹溪心法》卷二
功能 健脾止泻,利水除湿
主治 泄泻

《丹溪心法》卷二:四苓散

处方

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 泽泻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开水调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二

元·《丹溪心法》:四苓散

组成
用法

上药等分,共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调服。如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健脾除湿。

主治

主治脾虚湿阻,小便短少,大便溏泄,舌苔白,脉浮。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泻、特发性水肿、慢性岔腔炎等病症。

1.肝硬化腹泻: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的基础上应用四苓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40例,与西医常规基础加整肠生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腹泻停止,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0%。(《四川中医》2005年第11期)

2.特发性水肿:应用四苓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38例,15日为1个疗程。以水肿消失,停药后半年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6个疗程。(《四川中医》2004年第1期)

3.慢性盆腔炎:四苓散合橘核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疗程7日,连续2~3个疗程。以症状、体征消失,妇检、B超正常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8.7%。(《广西中医药》2007年第3期)

方解

本方白术健脾利湿;茯苓补中渗湿;猪苓泽泻有渗利润下。丹溪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小儿腹泻、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迁延性肺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等证属脾虚湿阻的病证。

方歌

四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茯苓

摘录
元·《丹溪心法》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四苓散

歌诀

四苓散中有茯苓泽泻白术猪苓;健脾利湿有专长,脾虚水停建功灵。

组成

白术猪苓茯苓各45g,泽泻75g。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次12g,用水150ml,煎取90ml,温服。

功用

健脾止泻,利水除湿。

主治

脾虚湿胜,水泻,小便不利;小儿阴囊肿痛。

方义

本方治湿生于内,小便不利,大便溏泄。方中白术燥而淡,燥则能健脾,淡则能利湿;茯苓甘而淡,甘则能补中,而淡亦渗湿;猪苓苦而淡,泽泻咸而淡,苦者有渗利而无补益,咸者能润下而兼渗利。

加减化裁

湿,加苍术,甚者,苍白二术同加(炒用);火,加木通、黄芩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四苓散功偏渗湿健脾,适用于脾虚湿阻之泄泻,小便不利;胃苓汤燥湿与利湿之功俱佳,适用于湿滞伤食,脘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证;茵陈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湿多热少,小便不利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