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淋化浊汤

通淋化浊汤,中医方剂名。具有清热利湿,通淋化浊之功效。主治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证属湿热下拄者。症见尿液混浊,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或有腰痛,或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尿液检查白细胞持续不减。
功能 清热利湿,通淋化浊
主治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证属湿热下注者
处方

萆 15克,菖蒲15克,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苇15克,土贝母10克,马勃5克,怀牛膝10克,全虫5克。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化浊。主湿热下注。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柴彭年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通淋化浊汤

歌诀

通淋化浊革菖蒲,白花蛇草土贝母牛膝全虫柏苇勃,泌系感染此方主。

组成

革藓15g,菖蒲15g,黄柏15g,白花蛇舌草30g,石苇15g,土贝母10g,马勃5g,怀牛膝10g,全虫5g。

用法用量

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2次,2煎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

清热利湿,通淋化浊。

主治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证属湿热下注者。

方义

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属中医淋证范畴。本方适用于病发早期或病情迁延日久,湿热内蕴,蓄于下焦者。方中萆藓清利湿浊;菖蒲通窍而分利小便,二药相合用以分清利湿化浊,历来为医家推崇,为膏淋、溺浊之要药;本病为湿热毒邪所致,故以土贝母、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而后者并有利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吞噬细胞的功能。石苇、黄柏牛膝清利湿热,导热下行;全虫辛平,入血分其性走窜,通络而止痛,对顽痰陈瘀有推陈致新之功,若属病情迁延或湿热遏阻所致络瘀尿痛,则以一味全虫通络化瘀,解痉止痛;湿热毒邪,脉络损伤,血不循常道以致血尿,用马勃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运用

诊断要点:尿液混浊,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或有腰痛,或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尿液检查白细胞持续不减。

加减化裁

湿热熏蒸于外,证见寒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0g;湿热中阻,证见呕恶者加半夏、竹茹各10g;热重于湿者,证见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脉数者加银花或银藤30g,连翘15g;证见腰痛,若卧则舒,动则甚,属肾虚者加寄生20g,杜仲15g;若平卧则痛,稍事活动则减轻,属瘀血者,加土鳖虫6g;久病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咏细者加黄芪30g;若年老体衰,肾气不足,查尿中白细胞长期不退而无膀胱刺激征者加肉桂6g,温通化气,引火归源,有明显降低尿中白细胞作用;若兼有蛋白尿者加海藻15g,坤草30g;水肿甚者加防己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