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

一贯煎,中医方剂名。出自《续名医类案》。为补益剂。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分类 补益剂-补阴剂
出处 《续名医类案》
功能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柳州医话》:一贯煎

拼音注音
Yí Guàn Jiān
处方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

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

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摘录
《柳州医话》

清·《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组成

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川檩子(10克)。

用法

水煎服,原书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化疗后肝损等病症。

1.更年期综合征: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76例,用一贯煎加味口服,每日1剂,用水煎汁300毫升,早、中、晚各服100毫升,15日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期间禁辛辣食品评价标准:临床症状消失,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为痊愈;临床症状控制,但遇情绪障碍时偶尔汗出燥热为显效;症状好转,头晕头痛、烦躁、烘热汗出明显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复发为无效。结果:痊愈207例,显效45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8%。(《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6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片。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一贯煎加减方。评价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和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HP转阴为临床痊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所见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极度以上(含2个极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达原病异常值量的2/3以上,HP转阴为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极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达原病异常值量的1/2以上,HP阴转或阳性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HP阳性为无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24%,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24%。(《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3.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维生素等];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合用一贯煎和桃红四物汤。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肝区痛、纳呆、乏力、腹胀等症状和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B超。疗效标准: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ALT恢复正常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基本达到正常为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ALT下降50%以上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较原值下降50%以上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以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B超检查指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肝功能ALT、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年第5期)

4.化疗后肝损:选择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在一般处理(停用肝损可疑药物、进食清淡、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饮食等)基础上,①不添加任何改善肝功能药物,观察自然病程下肝功能恢复情况;②予易善复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③予易善复胶囊每次2粒,每曰3次,配合一贯煎为主方的中药汤剂100毫升口服,每日2次,与前药间隔半小时以上,随症加减。观察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67.5±18.7 U/L,49.1±18.2 U/L和29.3±13.2 U/L,3组比较显示联合一贯煎组能改善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第5期)

方解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名方,宜养肝阴,疏肝气。方中枸杞子滋肝肾之阴;当归补血养肝,与生地黄助枸杞子补肝阴,养肝血;北沙参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燥;川楝子苦寒清热,疏肝理气。全方重点虽在滋阴养血,作用却是以柔肝而代疏肝,因而对于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肝气横逆所致之胁肋疼痛,胸腹胀满,泛酸口苦,咽干口煤,疝气癥瘕种种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无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神经痛、糖尿病并发症、慢性咽炎、口腔溃疡、黄褐斑、神经症、肺结核、肿瘤放疗后阴道干涩症、干燥综合征等症。

方歌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摘录
清·《续名医类案》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一贯煎

歌诀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组成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义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症可解。

配伍特点

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名方。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阴虚肝郁,肝胃不和所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加减化裁

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使用注意

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续名医类案》卷18:“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2、方论选录

张山雷《中风斠诠》卷3:“凡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柳州此方,虽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经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治肝胃病者,必知有此一层理法,而始能觉悟专用青、陈、乌、朴、沉香木香等药之不妥。且此法因不仅专治胸胁脘腹措撑胀痛已也,有肝肾阴虚而腿膝酸痛,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是方皆有捷效。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郁火,故以川楝泄火。楝本苦燥,而入于大剂养液队中,反为润燥之用,非神而明之,何能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