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和血补气汤

助阳和血补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助阳和血补气之功效。主治眼发后上热壅,白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隐涩难开,此服苦寒药太过,而真气不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症见年老虚衰、白睛暗红、生翳下陷。
出处 《脾胃论》卷下
功能 助阳和血补气
主治 眼发后上热壅,白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隐涩难开,此服苦寒药太过,而真气不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
别名

助阳和血汤(《兰室秘藏》卷上)、助阳活血汤《崔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

白芷0.6克 蔓荆子0.9克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柴胡各1.5克 升麻 防风各2.1克 黄耆3克

功能主治

治热邪上壅,眼中自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隐涩难开,昏花不明,由于服苦寒药太过者。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时热服。

注意

服药期间,须忌风寒及食冷物。

摘录
《脾胃论》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助阳和血补气汤

组成

白芷二分(6g),蔓荆子三分(9g),炙甘草、当归身(酒洗),柴胡各五分(15g),升麻防风各七分(20g),黄芪一钱(30g)。

用法用量

上㕮咀。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临卧热服。

功用

助阳和血补气。

主治

眼发后上热壅,白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隐涩难开,此服苦寒药太过,而真气不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

配伍特点

方用黄芪升麻益气升阳,配以白芷、蔓荆子宣泄解表,为其配伍特点。

运用

临床应用以年老虚衰、白睛暗红、生翳下陷,为其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澶避风处睡,忌风寒及食冷物。

重要文献摘要

《脾胃论》:“助阳和血补气汤:治发眼,微热,白睛红,隐涩难开,睡多眵泪方。白芷二分,蔓荆子三分,柴胡、当归身、炙甘草各五分,升麻防风各七分,黄芪一钱。研末,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