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汤

紫苏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具有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②《千金方衍义》:降泄逆气之功效。主治寒痰上壅,咳嗽气喘,胸膈满闷(①《备急千金要方》:脚弱上气;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㽲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③《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阴阳交错,上重下虚,中满喘急,呕吐自汗)。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功能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②《千金方衍义》:降泄逆气
主治 寒痰上壅,咳嗽气喘,胸膈满闷( ①《备急千金要方》:脚弱上气;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㽲刺,冷 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 妨饮食;③《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阴阳交错,上重下虚,中满喘急,呕吐自汗)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紫苏子

别名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

处方

紫苏子27克 前胡 厚朴 甘草 当归各3克 半夏27克 橘皮9克 大枣5枚 生姜50克 桂心12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用法用量

以水2.6升,煮取500毫升,分为五服,日三夜二。

备注

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橘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之有条。桂心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既养血补肝,同桂心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佐使。诸药合用,上下兼顾而以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圣济总录》卷十九:紫苏子

处方

紫苏子(炒)240克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90克 甘草(炙)人参 白术各60克

制法

上七味,研粗末捣筛。

功能主治

酶气化痰,培土生金。治肺痹,胸心满塞,上气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备注

方中紫苏子半夏橘皮理气化痰;桂枝助苏子、半夏降逆气;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并用,共奏降气化痰,培土生金之功。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紫苏子

处方

紫苏子30克 大腹皮 草果半夏(汤泡七次)厚朴(去皮,姜制,炒)木香(不见火)橘红 木通 白术 枳实(去瓤,麸炒)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胸满,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紫苏子

组成

紫苏子一升,前胡、厚朴甘草当归各一两,半夏一升,橘皮三两,大枣二十枚,生姜一斤,桂心四两。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次服,日三次,夜二次。

功用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②《千金方衍义》:降泄逆气。

主治

寒痰上壅,咳嗽气喘,胸膈满闷( ①《备急千金要方》:脚弱上气;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㽲刺,冷 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 妨饮食;③《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阴阳交错,上重下虚,中满喘急,呕吐自汗)。

方义

①《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苏子、前胡、厚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除痰,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也能发表,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也;当归润以和血,甘草甘以缓中;下虚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归元也;②《千金方衍义》:脚气患者,浊气上攻,故以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姜涤除痰湿,桂心、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