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汤《四川中医》

三白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四川中医》1988年第6期。具有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滋养胃阴,通经活血之功效。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嗳气频繁,矢气则舒,或有恶心呕吐,口苦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临床上常用于本病脾胃虚弱,气机郁滞型。
出处 《四川中医》1988年第6期
功能 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滋养胃阴,通经活血
主治 萎缩性胃炎

组成

白术10克,白蔻仁10克,鸡内金10克,延胡索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乌梅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水煎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温服。

功用

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滋养胃阴,通经活血。

主治

萎缩性胃炎。

方义

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乏力,继而可使中焦气机阻滞,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使胃阴受伐,加重本病,加之本病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久病入络,络伤血痹,络道阻塞而成瘀,致使痼疾难愈。方中用白术补睥益气;健运脾胃;白蔻仁芳香健胃,行气宽中;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以复胃液,又能缓急止痛;枳壳行气消胀,调畅中焦气机;延胡索活血祛瘀通络;鸡内金健胃消食助运;乌梅养胃生津。诸药合用具有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滋养胃阴,通经活血的功用。

运用

诊断要点:胃脘疼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嗳气频繁,矢气则舒,或有恶心呕吐,口苦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临床上常用于本病脾胃虚弱,气机郁滞型。

加减化裁

脾虚甚者加党参、茯苓;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中焦积热者加黄连金银花;痰湿中阻者加陈皮半夏:胃粘膜活检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重要文献摘要

《医学入门》:“湿气觉来分内外,风寒暴暑伤人便觉,湿气熏袭人多不觉。有自外入者,长夏郁热,山泽蒸气,冒雨行湿,汗透沾衣,多腰脚肿痛。有自内得者,生冷酒面滞脾,生湿郁热,多肚腹肿胀。西北人多内湿,东南人多外湿。内外又分上下中。湿在上宜微汗,在中、下宜利二便或升提。初入身沉重多困倦,或肢节痛,或一身尽痛,甚则湿聚为痰,昏不知人,为直视,为郑声。上熏喘咳茯苓汤目如蒙。首位高气清,湿熏则如有物以蒙之也,单苍术膏妙。着月卑浮黄肿胀满或脐下硬,退黄丸大便泄,术附汤、三白汤、渗湿汤。”

《古今图书集成医书精》:“又言虚实者,正气虚,邪气实也。心劳邪热,则口舌生疮,语涩肌瘦;肝劳邪热,则胁痛关格不通;脾劳邪热,则气急肌痹多汗;肺劳邪热,则气喘面肿,口燥咽干;肾劳邪热,则尿赤阴疮,耳呜溺闭,三白汤主之。心热加黄连木通麦门冬生地,肝热加黄芩防风当归龙胆萆赤芍,脾热加山栀石斛升麻,肺热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苈,肾热加元参赤茯车前子生地,更参积热门虚炎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