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遗粮汤《外科正宗》

仙遗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具有疏风清热,活血散瘀,除湿解毒之功效。主治杨梅结毒,初起筋骨疼痛,已破,肌肉溃烂者。症见筋骨疼痛,随处结肿,日渐增大,溃前其色黯红,溃后黄脓泛溢,污水淋漓,臭秽不堪,并可伴见身倦乏力,心烦口渴,咽喉干燥或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等。
出处 《外科正宗》卷三
功能 疏风清热,活血散瘀,除湿解毒
主治 杨梅结毒,初起筋骨疼痛,已破,肌肉溃烂者

组成

仙遗粮四两(120g),防风荆芥川芎当归天花粉金银花、白蒺藜、薏苡仁、威灵仙各一钱(3g),山栀、黄连、连翘、干葛、白芷甘草黄芩各六分(1.8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水三碗,煎二碗,量病上下,食前后服;滓再煎一碗,服后饮酒一杯。

2、现代用法:水750ml,煎500ml,量病上下,食前后服。渣再煎250ml,服后饮酒一杯。

功用

疏风清热,活血散瘀,除湿解毒。

主治

杨梅结毒,初起筋骨疼痛,已破,肌肉溃烂者。

方义

方中重用仙遗粮(即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防风荆芥葛根白芷威灵仙、白蒺藜疏风解毒,金银花、连翘、栀于、黄芩、苡仁、甘草清热泻火,除湿解毒为辅;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牛膝活血通经,并能益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为佐使,共奏疏风清热,活血散瘀,除湿解毒之功效。

运用

诊断要点:筋骨疼痛,随处结肿,日渐增大,溃前其色黯红,溃后黄脓泛溢,污水淋漓,臭秽不堪,并可伴见身倦乏力,心烦口渴,咽喉干燥或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等。

加减化裁

病在下部,加牛膝。气虚,加参、耆;血虚,加芎、归熟地、牛膝;肺热,去土茯苓,倍薏苡仁、金银花。腿脚之下,加牛膝一钱。

使用注意

牛肉、火酒、房事等。忌牛、狗、鸡、鹅、火酒、茶、醋等物。

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男科疑难杂症诊疗备要》:“仙遗粮汤本汤剂源自《外科正宗》。由土茯苓(即仙遗粮)30g,防风荆芥川芎当归天花粉金银花、白蒺藜、威灵仙各8g,山栀仁、黄连葛根、连翘、白芷、黄苓、甘草各5g组成。水煎服。仙遗粮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之功效。主治杨梅结毒,发于定处,外侵皮肤,内伤筋骨。症见肌肉溃烂,筋骨疼痛等。男科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壅阻之杨梅结毒等。例如:杨梅结毒(风热壅阻型),以风热蕴结成毒,外侵肌表,内伤筋骨,结肿疼痛,日渐增大,溃前其色黯红,溃后黄脓泛溢,污水淋漓,臭秽不堪为主症。伴有身倦乏力,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活血散瘀,除湿解毒。以仙遗粮汤主之。”

《东医宝鉴》:“仙遗粮汤治杨梅风毒,或误服轻粉,以致瘫痪,筋骨疼痛,毁肌伤骨者,服此除根,永无后患。土茯苓七钱湿者一两,防风木瓜木通、薏苡仁、白鲜皮金银花各五分,皂角刺四分。上锉,作一贴,水煎,日三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