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损续筋丸《医宗金鉴》

补损续筋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九十。具有续筋接骨,消肿止痛,扶正安神之功效。主治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的中、晚期。
出处 《医宗金鉴》卷九十
功能 续筋接骨,消肿止痛,扶正安神
主治 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

组成

当归(酒洗)五钱(15g),川芎、白芍(炒)、熟地各三钱(9g),广木香、丹皮、乳香(去油净)、没药(去油净)、骨碎补、自然铜、红花、瓜儿血竭各三钱(9g),朱砂五钱(15g),丁香一钱(3g),人参一两(30g),虎骨(酥油炙)二两(60g),古铜钱三文。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淡黄酒或童便化下。

2、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10g重。成人每服10g,日服2~3次。

功用

续筋接骨,消肿止痛,扶正安神。

主治

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

方义

本方与接骨紫金丹均有自然铜、骨碎补、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当归接骨续筋之药,可治跌打损伤,筋骨折断之症。但前方配人人参、熟地、白芍、古铜钱、虎骨川芎、丹皮、丁香木香朱砂以增行气血、补筋骨之力;后方配人土鳖虫、巴豆霜没药地龙硼砂、大黄以增通经络、消肿毒之效。故前方适用于骨折中后期而有体虚者,后方适用于骨折早中期而体不虚者。

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的中、晚期。

加减化裁

若正气不虚者,可去人参;若气滞不明显者可去丁香木香;欲增接骨续筋之效,可加入续断、补骨脂等。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补损续筋丸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九十。方由当归(酒洗)五钱,川芎、白芍(炒)、熟地各三钱,广木香牡丹皮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朱砂各五钱,骨碎补、自然铜、红花血竭各三钱,丁香一钱,人参一两,虎骨(酥油炙)二两,古铜钱(醋淬)三文组成。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淡黄酒或酌加童便化服。功能祛瘀消肿,扶正接骨。主治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治以散瘀续骨立法。方中红花血竭乳香没药、丹皮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自然铜、古铜钱、骨碎补接骨续伤;更以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活血;人参大补元气;虎骨强筋健骨;丁香木香行气散滞,助活血药以消肿定痛;朱砂镇心宁神。诸药同用,共奏散瘀消肿,理伤续骨之功。本方多用于骨折筋伤,临床以肿胀疼痛,气血偏虚者为辨证要点。”

《伤科补要》:“补损续筋丸治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当归五钱(酒洗),川芎、白芍(炒)、熟地各三钱,广木香牡丹皮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五钱,骨碎补、自然铜、红花朱砂五钱,瓜儿血竭三钱,丁香二钱,人参一两,虎骨酥油炙)二两,古铜钱三文。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黄酒、童便化服。”